兵不厌诈出处是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兵不厌诈(bīng bú yàn zhà)是一个成语,指用兵不厌嫌诈术;比喻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谓语。
示 例
若说兵不厌诈,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是《三国演义》。
兵不厌诈,汉语成语,意思是出兵打仗要不厌嫌使用诈术,充分运用诡变、欺作等手段或谋略取胜。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操使蔡中、蔡和诈降,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作,公瑾之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