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卖炭翁解析和历史背景(卖炭翁的最终结局)

卖炭翁解析和历史背景(卖炭翁的最终结局)

更新时间:2025-09-13 06:30:23

卖炭翁解析和历史背景

卖炭翁是宋代文学家文同的短篇小说。
该小说讲述了一位乞丐卖炭翁,因为长期贫穷过日子,某日其家里来了一个富人,卖炭翁竟然发现富人为带走自家炭堆,把家门锁上,哀叹富人的贪婪与自己的悲惨。
整个故事表现了农民贫苦的命运和生活的艰辛。
历史背景方面,宋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生产条件恶劣,加上租佃制度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导致了农民贫苦潦倒。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文人们意识到社会现实的严峻性,开始探索表现农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卖炭翁便是其中之一。
此外,卖炭翁还通过其富有人性的形象,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同情心和呼吁社会公义的思想。

《卖炭翁》讲述的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的事情。

据唐代另一位大知识分子韩愈的记录,负责采购的宦官先是“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市价)”,到了贞元末年,这些宦官就像饿狼一样出没于长安的市集,看到中意的货物,就说是皇上要采购的,立即以极低的价钱强买下来,价值几千文钱的货物,通常只给一百文,有时甚至向货主强索运费、进宫费。

因为宦官站在市场上东张西望、白抢货物,时人称他们为“白望”。

韩愈总结说,“名为‘宫市’,而实夺之”,宫廷采购跟抢劫没有什么两样。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