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理性地干预。
当你发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无关大雅。比如他坐在凳子上也不好好坐,居然在抠脚丫;又比如他吃饭不好好吃,居然用手抓食物;再比如他刷牙的时候不好好刷,居然倒得满地都是漱口水。你会怎么办?大声怒吼?好生劝说?
一、一定要有干预问题行为的优先顺序
是不是所有的行为问题,不分巨细都要干预呢?其实不用的每次都大费周章的或者大吼大叫,作为家长应该把关乎孩子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行为作为重点关注。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1、将问题行为进行排序。比如,孩子好奇心太重,经常攀高趴地,喜欢趴在阳台上眺望远处,肯定会比孩子吃饭慢,趴地上不讲卫生要重要得多。再比如,孩子喜欢玩电器开关,肯定会比在洗手间玩水更重要。这些危险的行为,我们要罗列好重次顺序,在心里有个明确的目标。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先想想这个行为会危及孩子生命吗?凡事,我们可以和孩子平静地沟通。
2、先挑选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优先干预。比如,有些行为是危及孩子生命的,我们要急需解决。我家唛奇就喜欢把小手指往有洞的地方钻,比如插座孔,门洞,门缝。我不仅要做的就是把所有洞堵住,还要严肃地告诉他:“这个容易触电,那个容易夹手。”
1,不让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强化。
任何事情都要提前控制和预防,特别是关乎孩子的成长的行为习惯。在发现自家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不要想着一下子就拨乱反正,而是从行为上降低难度。另一个角度去提高有趣度,孩子都喜欢有趣的事情,太单一地要求孩子按你的意思去执行,很难!还要提高动机,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提高手部精细的项目。引导孩子用脑子思考,孩子动手去实现。
2,家长实行坚持原则。
既然家长设定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那还是要在行动上坚持才能有成效。比如孩子爱看电子产品,你让他以后都不看,行吗?他肯定不愿意呀。但是你可以控制他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甚至限制他看只符合该年龄段的内容。除此以外,家长还要审视短期目标是否合理?坚持做到及时辅助,辅助的消退!

3,安全的情况下,忽视问题行为。
前面提到了,比起孩子的人身安全,家长应该避轻就重。比如,孩子吃饭慢总不会饿死吧,但是你催他吃快点再快点,他会噎死。比如,孩子上学快迟到了,不管红灯孩子照闯了,慢就几分钟的事情,但是快就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