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子。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护 ,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
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才学文章受知于晋孝武帝司马曜,成为心腹大臣,累迁左仆射、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担任卫将军、都督琅琊水陆军事。平乱有功,加位散骑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王珣去世,时年五十二,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穆”,累赠司徒。著有文集十一卷。
王珣工于书法,董其昌称其“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伯远帖》是问候亲友疾病的信札。《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 此帖经北宋内府收藏,明代董其昌等都曾收藏,为乾隆三希之一。
王珣出生于永和五年(349年),族叔王羲之(王羲之的父亲是王导的堂弟)写《兰亭序》时,王珣才五岁。进入官场后,王珣先是在名臣桓温手下工作,后来又在名相谢安手下工作。谢安死后,王珣的地位更显突出,官至尚书令。世称王珣为“小令”,是因为族兄王献之曾为中书令(世称王献之为“大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