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首古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朦朦细雨,来来往往的扫墓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清明这首诗仿佛看到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诗中描绘了细雨纷飞、路上行人心境凄迷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悲伤。同时,诗中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如“桃李欢笑”“动物蛰伏”和“草木生长”等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与人生无常的哲理。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在外的人不能回家扫墓、与家人团聚,只能借酒消愁,恰巧碰到一个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整首诗情感深沉,画面清新灵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