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鬼谷子谋篇原文及译文(鬼谷子全文阅读及翻译)

鬼谷子谋篇原文及译文(鬼谷子全文阅读及翻译)

更新时间:2025-09-21 18:57:05

鬼谷子谋篇原文及译文

《鬼谷子·谋篇》原文及译文如下:

 

- 原文:

-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村、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想疏者,其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万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

- 译文:

- 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定要弄清原由,来探求真实情况。详细考察真实情况,确立“三仪”。所谓“三仪”就是上、中、下。“三仪”相互参验,就能从中产生出妙计。而妙计是无形无迹的,它源于古代的治国方略。所以郑国人入山采玉,都要带上指南车,是为了不迷失方向。揣度才干、估量能力、审察实情,也是做事的指南。所以,众人同心协力做事,就会取得成功;反之,如果大家目标不一致,做事就会失败。相同的愿望,而彼此又互相疏远,结果只能是部分人获得成功;相同的目标,而大家又相互排斥,结果只能是部分人受到伤害。所以,相互有益的就会相亲相爱,相互有害的就会互相疏远,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也是考察异同关系的标准,这就如同墙壁有了裂缝,树木有了节疤一样。因此,事情发生了变化,就要有相应的计谋;计谋产生了,就要有相应的策略;策略制定了,就要有相应的方法;有了方法,还要付诸实施;在实施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计谋。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定的法则。 那些仁人君子轻视财物,所以不能用利益诱惑他们,却可以让他们捐出财物;那些勇士轻视灾难,所以不能用祸患吓唬他们,却可以让他们镇守危险的地方;那些智者通达礼数,明白事理,所以不能用欺诈手段对待他们,却可以向他们讲清道理,让他们建功立业。这就是所谓的仁人、勇士、智者“三才”。所以愚蠢的人容易被蒙蔽,不肖之徒容易被恐吓,贪婪的人容易被利诱,这都是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来使用不同的谋略。所以,要想强大,就必须团结弱小;要想径直向前,就必须迂回绕道;要想有余,就必须不足。这就是使用谋略的道术。

- 所以,如果和君主的关系疏远,却去进献谋略,那么他的计谋一定不会被采用;如果和君主的关系亲近,却去进献计谋,那么他的计谋一定会被采纳。因此,进献计谋,最好是通过君主的宠臣,其次是通过君主亲近的人。所以,通过对方的疑虑来改变他的计划,通过对方的表现来肯定他的意见,通过对方的言辞来探听他的实情,通过对方的形势来成就他的事业,通过对方的厌恶来权衡他的计谋,通过对方的祸患来恐吓他,使他恐惧,然后去揣摩他,抬高他,微微地诱惑他,用符合他心意的方式去迎合他,让他的情绪有所波动,然后进行验证,得到他的实情,最后再去堵塞他,扰乱他,使他困惑,这就是所说的计谋。使用计谋时,公开不如私下,私下不如结盟,结盟则必须做到亲密无间。运用计谋时,正常不如出人意料,出人意料则必须顺应形势。所以,游说君主,一定要跟他谈论奇策;劝说大臣,一定要跟他谈论隐私。

- 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如果我们去安慰他,他反而会对我们疏远;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如果我们去规劝他,他反而会认为我们在诽谤他。所以,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做某件事,就不要勉强他去做;如果一个人不理解某件事,就不要勉强他去理解。别人有什么爱好,要学着迎合他;别人有什么厌恶,要尽量避讳它。所以,要隐密地实行我们的计谋,公开地获取我们的利益。所以,想要除掉某人,就放纵他,让他自己犯错;想要控制某人,就顺从他,让他自己暴露弱点。一个人的外表如果既不美丽,也不丑陋,那就把真情托付给他。如果一个人既明智又通达事理,那就用道理去说服他。如果一个人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又能通过考察了解实际情况,那就让他参与其事,自己去做。如果一个人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又能通过考察了解实际情况,却不能让他参与其事,就采用其他计谋来控制他。所以,圣人运用计谋,都是暗中进行的,愚人运用计谋,都是公开进行的。智慧的人做事容易成功,不智慧的人做事常常失败。由此看来,事情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运用智慧。智慧要用在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地方,也要用在一般人所不能看到的地方。如果运用智慧时能够看到成功的希望,那么就选择相应的事情去做,这样可以为自己谋取利益;如果运用智慧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那么就选择相应的事情去做,这样可以为别人谋取利益。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