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有4类形式:
一、分母是两个等差数列之积
裂项原则:分母小的减去分母大的,再乘以分母之差的倒数。
二、分母是两个根号之和
裂项原则:分母有理化。
三、分母是两个等比数列之积
裂项原则:分母小的减去分母大的,最后乘以分母之差的倒数。
裂项公式原理是有关规律数列的拆分规律。基本概念: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数列的项与项数;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基本公式: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an=ak+(n-k)d,(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an=ak,qn-k(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求和时有些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从而达到求和的目的。
2、常见的裂项公式:
(1)若{an}是等差数列,则
1anan+1=
1d·(1an−1an+1),
1an·an+2=
12d(1an−1an+2)。
(2)
1n(n+1)=1n−1n+1。
(3)
1n(n+k)=1k(1n−1n+k)。
(4)
1(2n−1)(2n+1)=
12(12n−1−12n+1)。
(5)
1n(n+1)(n+2)=
12[1n(n+1)−1(n+1)(n+2)]。
(6)
1n+n+1=n+1−n。
(7)
1n+n+k=
1k(n+k−n)。
注:抵消后的项数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剩下第一项和倒数第二项。通过裂项后,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使裂项前后保持相等。
二、裂项相消法的例题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3=3,S4=10,则
∑nk=11Sk=____
A.
nn+1 B.
2nn+1
C.
3nn+1 D.
4n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