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为世界认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公元1259年我国处在宋朝期间,就已应用到“突火枪”上:用竹筒加柄持于手上,竹筒装火药,点火后喷向敌人,按“宋史,兵志”记载,竹筒内除火药还有巢子,点火后巢子随火星喷出,这就是后来的所谓“前膛枪(炮)”的雏形。谁发明的“突火枪”呢,史书上有宋陈规守安德时使用该火器的记载,但未明确是他发明的。
元朝时,该火器得到广泛传播,应用,改进,金属筒代替了竹筒,但因其火药,巢子(相当于今天的弹头)还是从前端装入,从同一端发射出去,所以现在称之为前膛式枪械,以后从点火的改进,到与子弹(预装好火药与弹丸的东西)同时出现的后膛式(火药与弹丸从枪管的一端装入,从另一端发射出)枪械的出现,发展为今天林林总总的枪炮(一般按枪管直径即所谓口径区分,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称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