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性
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构成,动作是主体对动作对象所作出的影响,是活动系列的构成单位。就其动作的对象来说,动作技能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因此,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的特点。
(二)外显性
就动作技能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由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来实现,具有外显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学生的广播体操做得好坏、整齐否,通过观看就可得知。
(三)展开性
动作技能就其动作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不能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的特点。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在动作技能形成初期,各种动作都受意识支配调节,否则,动作就会出现停顿或 错误。通过反复练习,一旦动作达到熟练程度,准确无误时,意识调控被自动化所取代, 动作是无意识进行的,不需要主体投入太多的注意,即自动化进行的
(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
在初步掌握动作技能时,学习者只能对 那些很明显的线索(如教练的提醒纠正等视听线索)发生反应,不能觉察自己动作的全 部情况和错误。而动作熟练后,学习者能觉察到自己动作的细微差别,仅凭细微的线索 就能改进调整自己的动作,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技能的反馈包括两类:一是外部反馈,即对反应结果的知悉;另一类为内部反馈,即是以肌肉活动本身的动觉刺激形式出现的。在初步掌握动作技能时,学习者主要依据外部的视觉反馈来调节自己的动作,而在动作技能的熟练期,学习者主要依据内部的动觉反馈来操作或调节自己的动作,即不需要视觉或听觉等外部感觉的反馈,仅仅通过机体运动觉就能知道动作是否准确,是否需要调整。
(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所谓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是指经过长期的练习而在长时记忆中形成的关于动作的有组织的系统性知识,它使完整的操作流畅地执行。动作技能形成,就以为着有了系统、完整、清晰的运动记忆图式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检验动作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应考察在不利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操作水平。一般说来,越熟练的动作,越能在外界情况变化下或面临紧急情况时维持正常操作水平,即外部环境凶险、不利、有干扰、有困难,动作仍能常常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