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哈尼族的特点(哈尼族特点和风俗习惯简短)

哈尼族的特点(哈尼族特点和风俗习惯简短)

更新时间:2025-09-30 12:39:58

哈尼族的特点

哈尼族特点: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红河、西双版纳等地,云南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哈尼族在明清时期称为“撒依人”,后来称为哈尼、阿依等。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民族。

 哈尼族最早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红河流域地区的个旧-建水一带;后逐渐向南发展到元江两岸和澜沧江、红河流域;现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大理等地,人口约100万左右。

哈尼族的服饰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在云南省红河、德宏、大理等地均有分布。 妇女穿右襟对襟上衣,外罩宽大的坎肩,腰间系有大围腰,并配以绣花腰带。有的还在头上扎扎头巾。 哈尼族男子穿圆领对襟上衣,外套长衫,下着短裤;妇女的发式多种多样,有的用银丝编成辫子,然后盘在头顶;有的将头发挽成一个大发髻状并用一条带子系在脑后;有的则把头发编成小辫子盘在头上。

哈尼族有自己的饮食习俗,主要以大米为主食,一般不吃猪肉,也不习惯食狗肉和家禽。哈尼族有三餐:早、中、晚吃包谷饭;饭后以香蕉叶为杯饮酒;在节庆或喜庆场合,也吃粑粑和酒。 哈尼族喜食糯米粑粑,分甜、咸两种。咸味的叫“拉美”,甜味的叫"拉美"。在节日或喜庆场合吃时加点辣子或辣椒面即成了辣粑粑;而做甜粑粑,则多用红糖、白糖和面粉作原料,先将红糖用水煮熟后去皮,加入适量的水搅成糊状后再加上面粉和好成面团包上豆沙及花生粒或葡萄干作馅。

“尝新节”是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内容是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举行赛龙夺锦、射柳、斗鸡等活动。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