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料】设计好即将制作的扇形及规格后,挑选圆弧度相似的片料,同一把扇骨的两边最好是同一颗竹子,用月牙刀将片料劈成薄厚相等的竹片,然后打钉眼,用竹棍穿成3至5副为一组,每组都要用样板穿好反正,用刀削、刮、倒,做出扇骨大边,尺寸按规格不能有误差,如果竹片料太硬,不易下刀,此时把竹片蘸一下水就容易得多。
【制条】大骨初步做成后,开始制作小条,不同尺寸的扇骨小条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制作时要特别注意,同样先劈成薄片做成篾片,打眼穿起来,端头依照做好的大骨为形制作出头型,关键的是小条的宽度一定要和大边一样,同一把扇子篾条的薄厚要统一。
【打磨】
扇子基本型做成后,开始用砂纸轻轻打磨,砂纸的目数一次比一次要细。过去用木绒草加水磨,现在的砂纸几千目的都有,非常方便,打磨到斜着看没有任何痕迹,用手抚摸光滑为好。天气好时将做好的扇骨放在阳光下晒太阳,不宜晒得过长,注意不要让脏东西、树叶等掉在上面,否则干后会有黑影。晒好太阳后开始抛光,用干净的棉布轮轻轻打磨,抛光后的扇子看着像玉一样温润,手摸像玛瑙一样平滑。也可以不用布轮抛光,用棉布来回去擦,效果也是特别好。
【锉头】最后按规格组装锁钉后,一把扇骨就算完成了。乌木、红木等其他材质也基本相同,但因质地不一样,做时要注意掌握材质不同的特性。
【造型】制作一把扇子要经过从选料到劈、刮、削、磨、烘、烤等各种制作工艺,还得掌握扇骨的头、腰、肩、上下板、尺度和什么地方受力等技术底蕴。一些制作名家为不同的扇面绘画、书法制作与之相配的扇骨,这需要不断的磨砺和积累,才能做出扇子的灵气和内涵。一把小小的扇子体现着制作者的劳作心血、创造精神、艺术修养以及人文理念,是中国文人书画与工艺美术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