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停顿划分:
《观沧海》
朝代:三国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对照: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观沧海》划分成三部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第一段: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第二段;写实景,主要描写海水和山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第三段:写虚景,借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附文,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观沧海》是曹操的代表作,他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是时代风气使然。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采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