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的GPS定位技术---牵星术。
这门技术起源于元明时期,牵星的工具叫牵星板,可算是我国航海天文仪器的先声。它可以用来测定船舶在海中的方位,从而来指引船舶航行,不至于迷失方向。
牵星板的形状大致如下:用十二块方的木板,最大一块每边长约24厘米,叫十二指。其次是约22厘米,叫十一指。这样每块递减2厘米,到最小的一块每边长约2厘米,叫一指(“指”是我国古代测量天体高度的度量单位)。木板的中心穿一根绳子,这绳子的长度约72厘米,也就是左手执板,左臂伸直,板到眼睛的距离。使用时先选择一块板,用左手拿着,右手牵着绳子拉直。
船队是依靠指南针和牵星术导航。
指南针对于郑和下西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百艘船,靠打旗语、用铜锣和灯笼的方式联系彼此,做到队形井然有序。
在当时,他们还有着一种先进的导航、定位技术,叫做“牵星术”。用牵星板测量所在地的星辰高度,然后计算出该处的地理纬度,以此测定船只的具体航向。
牵星术的主要工具是牵星板,牵星板是测量星体距水平线高度的仪器。通过牵星板测量星体高度,可以找到船舶在海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