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可归纳为:心直口快、热情、乐天、才思敏捷、有英雄气概、平等待人、率直。
1.心直口快:从她与林黛玉、贾宝玉的几次吵架,从她在各种场合中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来。
2.热情:这一点可以从她“大说大笑”,从她教香菱做诗,从她在各种场合给人的印象中反映出来。
3.乐天:史湘云虽身世不幸,又处在比其他姐妹都不得自由的恶劣环境中。但书中从未见她愁过。她总天快快乐乐,兴致盎然,充满了生活情趣。《红楼梦》原本是一部还泪的悲剧。而史湘云留给读者的积极、乐观的印象是丝丝暖意和希望所在。
4.才思敏捷:这点是从他即席做海棠诗,和两次联诗体现出来的。就诗才而言,湘之敏捷可以与钗之大气、黛之感伤媲美。
5.率直:这可以说是史湘云最突出的特征。率,坦率,一是一,二是二,无心计,少私念。直,不绕弯子,心口如一,想到便做。心直口快是其在言语上的体现,热情是其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中体验,才思敏捷是其在才华上的表现,有英雄气概是对比传统特有的女子委婉、含蓄的体现。
《红楼梦》中写了一大群青春年少的女子,史湘云作为众芳中的一员,她别号枕霞旧友,史侯家小姐,贾母内侄孙女,是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原籍金陵,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忠靖侯史鼎抚养。婶母待她不好,“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针线女工都须自己动手,每被人问及家计,她便红了眼圈,史鼎迁任外省大员,贾母舍不得她,接来园中居住。
她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身为封建时期的大家小姐却不受礼法的约束。她也曾被誉为海棠的象征,她有着林黛玉的聪颖和真挚,却没有她的忧郁和褊狭;她有着薛宝钗的才思和醇厚;却不像她那样冷漠和矫情;她有着王熙凤的泼辣和爽利,却没有她的残忍和贪婪。她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女子。
貌美
史湘云因其姿容潇洒、高雅脱俗的形象而深得众人喜爱。《红楼梦》中并没有对史湘云的相貌进行正面描摹,但却从侧面写她和宝玉面相仿佛。三十一回中宝钗提道:“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那椅子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头上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宝玉的面貌书中是描写过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曹雪芹描写的宝玉的外貌,真可谓美极,湘云和他相像,女儿的俊秀之外,也兼有男儿的俊朗。
才情美
湘云才思敏捷,是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热衷于创办诗社,在诗歌评论中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群芳宴史湘云抽到海棠花签,签上的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这是苏轼咏海棠的名句。吟咏白海棠的时候,史湘云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一连说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赏,被评为压卷之作。在大观园的最后一次诗会中,她的柳絮词,写得妩媚清鲜,黛玉看了之后评价道:“又新鲜,又有趣儿。”湘云诗兴到来时,热情洋溢,忘乎所以,所以她因此被戏称为“诗疯子”。
率真美
湘云是大观园里笑得最多的一个少女,她常是“大说大笑”“拍手笑”“拿手帕子捂着嘴呵呵的笑”,有时笑得“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甚至笑得“连人带椅子歪倒了”……只要她一出现,不管在哪个地方,都能给那个地方带来欢声笑语。
她说话直,心直口快。而最能说明她心直口快的事,发生在薛宝钗生日,所有人看完戏后,当大家看出戏中小旦活像林黛玉,但是都不敢说时,只有湘云笑着说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脂砚斋评价湘云“事无不可对人言”,可见心直口快是湘云豪爽性格的一个突出表现。
史湘云的直率爽直,不只是表现在说笑上面,在实际行动中也有不少表现。《红楼梦》前八十回,写了史湘云两次酣睡,这些生活场景,看似平淡无奇,却把湘云直率爽直的独特之美,通过生机盎然的意境,色彩协调的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湘云不会说为自己打算或争取些什么,她是一个没有心机的人,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有的那些缺点,她基本上不会沾上一点点,她是一个有话就明讲的人,不会把自己想说的话藏着。湘云无论对谁都一视同仁,她的思想性格不会与封建思想一致,这正是她人品美的体现。
她没有林黛玉的自卑心理,不会像她那样自怨自艾,而是以乐观、旷达的心态来忘却自己所遇到的那些不幸和不快乐的事情。那些外界因素并没有改变她豪爽率真的性格,没有改变她对生活的热情。爱说爱笑、率真直爽、敢作敢为,这正是史湘云身上难能可贵的一个闪光点,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说史湘云更受世人喜爱的原因吧。
总得来说,史湘云的身世和结局有有着些许悲怆,就其身世看,与林黛玉有相似之处,她们都有孤苦无依、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感。但两人性格又很不相同。林黛玉多愁善感,多疑任性;史湘云娇憨活泼,开朗豪爽。有她在场,总是气氛活跃,欢声笑语不绝。
无论芦雪庵割腥啖膻,凹晶馆月夜连诗,还是女扮男装,打扮成小子模样,都表现出她娇憨天真、襟怀坦荡的性格。“醉眠芍药裀”一回,浪漫气息更为浓烈:醉卧花下,红香散乱,蜂围蝶绕,香梦沉酣,犹呓语着“泉香酒冽,醉扶归……”,以其独特的个性光彩,一扫大观园女儿国中的脂粉气息。
结局也是悲剧。侥幸配得青年公子卫若兰,但好景不长,“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贾母死后,她去灵前吊唁,想到从此失去贾母的疼爱,想到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便失声痛哭。史湘云豪放不羁,开朗放达的性格与其遭受厄运、身无所托的悲惨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全书的悲剧色彩更为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