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礼是一种传统的示敬方式,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讲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拱手礼讲究:
1. 姿势:拱手礼通常是将双手合十,掌心合在一起,然后稍微低头。在某些文化中,手掌的高度和头的低度会有细微的差别,表示对不同身份或场合的尊重。
2. 声音:在进行拱手礼时,一般是静默的,不需要说话或发出声音。这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专注。
3. 場合:拱手礼通常用于表示尊敬、感谢、祝福或向长辈问好。它可以在正式场合、宗教仪式、婚礼、葬礼等多种场合中使用。
4. 礼节:在进行拱手礼时,需要注意下列礼节:
- 根据文化习俗决定是否适用拱手礼;
- 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决定是否使用拱手礼;
- 如果接受拱手礼,可以回以同样的方式作为回应;
- 在正式场合中,可能需要配合其他礼仪动作,如鞠躬等。
总的来说,拱手礼是一种文化传统,通过合十、低头等动作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敬意。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文化和场合的要求,灵活运用拱手礼。
拱手礼作为见面礼仪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东方文化是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肉体亲近。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
从现实的礼仪交往来看,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拱手礼是有一些讲究的,其礼仪姿态常见的有五种手法。
1、左手掌心平张,向下压住右拳(此手势又叫“拱”)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平臂,行礼此乃“王者对揖”、“时揖”、“平揖” 。
2、平辈行礼左手手心向内贴于低于胸口直身行礼,此乃“土揖”、“下揖” ,也适合上位者还礼。
3、双手平伸指间交错,左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前伸如抱一环,举手至颚,欠身行礼,此乃“天揖”、“上揖”,最适合向长辈行礼
4、手势直身举手过额,此乃“帝揖”,过去为祭祀用礼,后来被用来向皇室和宰相行礼。
5、双手抱拳(只有这个才是两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平身行礼,此乃“武揖“,为周朝军礼,后为武者专用。
常见的手法除此五种外,当然还有“侧揖”、“旁三揖”、“旅揖”等。
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立正,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上而下,或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
仪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
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优秀的之一。礼仪在历史上被不断的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有义务去传承这样优秀的文化,展现我们“礼仪之邦”的魅力。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古代中国,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礼仪文化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至今。
在现代生活中,礼仪依旧是每一位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规范的礼仪可以让我们约束自己的言行、提升自身素养,在社会中成为一个言行得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