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河南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

河南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

更新时间:2023-05-15 02:03:39

河南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

1、社火表演

元宵节期间,河南各地最吸引人的就属传承千年的社火表演。老老少少一起身穿各色行头,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舞龙灯、舞獅子,还有肘阁、盘鼓、唢呐等原汁原味的地方民俗文化与非遗文化为元素的节目吸引了广大群众驻足观看,为大家带来一场庆元宵的传统民俗文化盛宴。

二、蒸面灯

在河南多地,人们在元宵节除制作彩灯外,还会蒸面灯,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元宵节前夕,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村民们忙活着制作面灯。从揉面到成型、点睛,一块块面团经过巧手揉捏,转眼间就变成兔、鼠、龙和牡丹花等各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面灯,极具民间特色。 做面灯寓意着家人对人寿年丰的祈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蒸花糕 过元宵

每年的元宵节期间,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官寨灯节会都会在内黄县李官寨村举行,家家户户也都有灯节会蒸花糕过元宵的习俗,花糕是灯节会上祈福用的重要食品,也是走亲访友的礼品,老百姓在极富特色的花糕文化里“蒸香”幸福年。

四、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河南许多地方都有,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除送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五、祖宗坟前送灯

河南人最独特的习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户户都得在祖宗墓前,用竹蔑和红纸扎上灯笼,点燃其间的蜡烛任其燃尽。

在河南信阳等地,每年正月15晚上,每家都要给家里死去的新老先人的坟前送灯,表达对先人的纪念,让先人在另一个世界没有黑暗,不再孤独。送灯就是去坟前点蜡烛,蜡烛外面用个简易的灯罩罩好防风,送灯时候会放炮,放礼花,烧香灯。灯罩一般是自已做的,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做成。

六、打灯笼

河南方言有云:“正月十五打灯笼,十六垛灯笼”,即说的是正月十五年轻人提着灯笼去街上,正月十六将灯笼收起来。

打灯笼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

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