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ng bū
“逋”,初见于金文时代,辵表意,古文字形体像路和脚,表示和行走或奔跑有关,甫表声,甫是捕的省文,捕有捉、逮义,表示逋是为躲避捉、逮而逃亡,后来陆续在秦系简牍时代、秦朝小篆时代中发现,“逋”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系简牍时代演变而来。
huang、bu
篁[ huáng ]
竹林。泛指竹子 丛篁。修篁(长竹子)。
详细解释
〈名〉
1. 竹田,竹园
篁,竹田也。——《说文》
蓟丘之植,植于汶篁。——《战国策·燕策》。 裴骃集解引 徐广曰:“竹田曰篁。”
2. 竹丛;竹林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楚辞·山鬼》
篁竹之中。——《汉书·严助传》
又如:篁阵(竹林);篁迳(竹林中的小路);篁路(竹林中的路);篁筱(泛指密密的竹林)
3. 竹名
隔篁竹闻水声。——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篁筱(篁竹和筱竹);篁笋(一种笋名)
4. 泛指竹子 。
如:篁山(长满竹子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