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的OD(光密度)是指DNA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OD值越高,表示溶液中DNA的浓度越高。OD值的测量通常使用分光光度计,通过测量透过溶液的光强度与纯溶剂的光强度之比来计算。常用的波长为260nm,因为DNA在该波长下吸收最强。通过测量OD值,可以估计DNA的浓度,用于实验室中的DNA定量、纯化和稀释等操作。
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称增色效应,也就是变性后 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即260nm处的OD值)增强的效应。
DNA变性后,双螺旋结构解体,两条链分开,形成无规则线团,这样,DNA在溶液中就能更为分散开,其碱基上所带的嘌啉或嘧啶中的苯环就能够更为充分的吸收260nm处的紫外光了(苯环的吸收峰就在260nm处)。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以前也有这样的疑问,但我翻阅了3本不同版本的《生物化学》,都没有对此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