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筷公勺是指两人以上同桌共餐者就餐时为方便分餐而摆放的公用筷子、勺子的统称,专用于从公用餐饮器具中夹取菜肴放到个人使用的餐饮器具中。
比如一家三口中,有人有幽门螺杆菌,那么,并非每人都要用,才能切断传染,而是只要患者使用,即可切断传染。所以,使用公筷,并不是防范他人的表现,而是保护他人的表现。先用公筷(或公勺)夹取所想要的菜肴放入自己的碗中或碟中,然后把公筷放回原处,再用自己的筷子夹取刚才放入自己碗中的菜肴慢慢品尝。
但要注意,公筷的标志要明显,以便于区别。先用公筷夹取所想要的菜肴放入自己的碗中或碟中,然后把公筷放回原处,再用自己的筷子夹取刚才放入自己碗中的菜肴慢慢品尝。
公筷和公勺是放在桌上,大家一起用来夹菜的筷子和使用的勺子。他们一般都是放在桌上的专门放公筷和公勺的盘子里。
公筷
公筷是公用的筷子,即大家用来夹菜的筷子,放在盘上,大家拿来用,不过不能放到口里,是为卫生问题设计的。私筷是大家各自的筷子,且现在都提倡聚餐用公筷餐具要消毒。
各地推行
2020年,在北京,“公筷行动公约”发布,引导市民就餐时使用公筷,并拟将倡导分餐进食、公筷公勺的文明生活方式纳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浙江省十个部门联合倡议在单位食堂、餐饮行业、居家生活中,全面推进“公筷公勺”;江苏泰州3月9日出台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对公筷公勺的使用方法等进行规范;3月初,成都五部门联合发出的公筷公勺行动倡议书,要求餐饮企业服务人员温馨提醒引导用餐者使用“公筷公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