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区别(货币和准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区别(货币和准货币供应量)

更新时间:2025-11-20 11:27:48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区别

一、性质上的区别:基础货币: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负债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扩张性,能被中央银行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反映一国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的指标,当一个国家对宏观经济采取直接管理体制时,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就只能是运用指标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调控形式,通过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直接控制现金流通量和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以此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基础货币扩大途径:一是直接发行通货;

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

三是实行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扩大途径: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加大国内资产的运用,即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从资产方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三、作用上的区别:基础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体系持有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

举个例子说吧假如央行加入1元到经济中并且那1元钱全部被作为准备金持有,那么,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都是1元。

假如1元被存入银行且银行只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准备金持有,那么,由于商业银行体系的派生作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就超过1元,而基础货币的增加仍然是1元。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