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古均分胙肉典故

古均分胙肉典故

更新时间:2023-09-16 19:22:42

古均分胙肉典故

胙肉,就是祭祀时供给神的肉,古代中国十分讲究祭神,祭神时一般都有肉,这种肉就被称为胙肉。中国在先秦时就有周天子赏赐胙肉给诸侯的记载,胙肉一般都是白水煮肉,可以用猪肉、羊肉、牛肉、鹿肉等。胙肉祭神后就等于有了神的赐福,是有福的肉,祭神后胙肉不能浪费,由主祭的人分给亲近的人,这被称为“分胙”或者“散福”。

清朝对祖先和他们的神祗——萨满格外敬重,每逢重大祭祀必会分食胙肉,祈福散福,传承先祖精神。清昭梿《啸亭续录·贵臣之训》记载:“坤宁宫祭神胙肉,皆赐侍卫分食,以代朝餐,盖古散福之义。”但由于胙肉依照传统方式烹制,不能添加任何调料,令人难以下咽。有的大臣趁人不注意便把胙肉倒掉,可一旦被发现,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后果很严重。

有一次,雍正皇帝从天坛祭祖大典回到养心殿,把年幼的四阿哥弘历招到面前,赐给他一块胙肉,当时乖巧的弘历没有多想什么,默默地吃完了这块白水煮肉,然后退出了养心殿。这一小小的举动,一是对弘历品行的考验,二是雍正将天赐的福传给弘历,也就表示弘历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这也体现了清朝皇室对胙肉和祭祖的重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