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海南有什么好吃的 最让人感觉甜蜜的海南名小吃

海南有什么好吃的 最让人感觉甜蜜的海南名小吃

更新时间:2023-06-28 22:45:43

海南有什么好吃的 最让人感觉甜蜜的海南名小吃

1.海南粉

明朝末年,闽南陈工匠一家漂洋过海,迁居海南澄迈老城。

陈母多病,不思饮食,陈工匠焦心如焚,研制了一种配料丰富、香醇利口的细腌粉,终得母亲欢心。于是转行开了家粉店,生意兴隆,声名鹊起。

慷慨大方的陈工匠,对学艺者无不倾囊相授。很快,这种细腌粉便遍布全岛,被称为海南粉。明朝《正德琼台志》载,当时全岛121个大墟市,都设有海南粉工坊。

海南粉制作考究。早籼米需多重发酵100小时,再经反复挤压、“三煮五洗”的复杂流程,做出的粉丝又细又白,有多种抗菌素,营养价值和口感都大大提升。食用时,配上11种佐料和6种味道料腌制,一勺香醇浓郁的热卤汁淋上,立刻醇香扑鼻。小小一碗海南粉,却能统合酸甜咸辣鲜香多味,一如海南人的性格,宽厚包容,淳朴大方。

2009年,海南粉与文昌鸡一同入选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陵水酸粉

陵水黎族自治县,正处于北纬18°分界线上,山高海阔。

黎族同胞好饮糯米酒。清朝末年,他们发现发酵后的米浆可以制粉,且弹性足,不易断。再与酿酒后的酸味酒糟相拌,就有了最初的酸粉。

“重口味”的陵水酸粉,是海南米粉中的另类。《人民日报》赞它“酸爽香辣,名满海岛”,是海南省唯一被列为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米粉。如今的酸粉制作复杂,细如发丝,本身自带酸味,卤汁又由20多种材料配制,仅酸醋就有7、8种调味。无论是酸、辣、甜、香,每一种味道都很饱满。

酸粉配料之丰富更是一绝,鱿鱼干、小鱼干、花生、鱼饼、牛肉干、沙虫干、香菜、韭菜、黄灯笼辣椒……滨海人家的家常海味,尽在其中。

在陵水,无论家宴酒席,酸粉都必不可少。是漂泊在外的陵水人斩不断的乡愁。

3.后安粉

一千年前的宋代,后安镇物产丰饶,引来盗贼作恶。镇上一小伙迎身而出,率众赶走盗贼,获得一位渔家姑娘的爱慕。为表爱意,心灵手巧的姑娘用籼米磨制米粉,挑选当地特产海鲜,熬制了一碗粉条汤送给小伙。这碗看似清汤寡水,其实浓香无比的粉汤,让小伙感受到了姑娘的用情之深,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

后安粉能传承千年,有传说加持,更在于其“粉嫩、汤鲜、料香、味美”。取当地优质灿米,磨成米粉调糊,用蒸盘烫成白嫩晶莹的粉皮,再切成薄透细滑的粉条,放入秘制高汤中快速穿烫,趁鲜出锅;切成薄片的瘦猪肉、猪杂烫至八分熟,以土鸡蛋搅成肉蛋汤,淋入装有米粉的碗中,洒上香脆的油炸虾仁、鱿鱼,洒上葱香配菜,一碗飘香的后安粉才算大功告成。

后安粉味道清香鲜美,暖心又暖胃,是当地人一日三餐常备美食。再挑剔的食客,也能连同汤底一饮而尽。

4.抱罗粉

大部分人认识文昌,是从文昌鸡开始的。而文昌人的一天,则是从一碗抱罗粉开始的。

文昌人杰地灵,不仅有华侨之乡、将军之乡等“九乡”美誉,还是著名的美食之乡。尤以文昌鸡、抱罗粉最为有名。

抱罗粉发源于文昌抱罗镇,早在明朝,就已经名扬琼州大地。2016年入围中国旅游协会评选的“中国金牌旅游小吃”,也是文昌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圆溜溜的抱罗粉很像乌冬面,白皙细滑,却比乌冬面更为柔软、清甜。既能做成腌粉,也可以做汤粉。

腌抱罗粉,做法与海南粉类似,口味却别有风情。一碗好粉,配上当地驰名中外的锦山牛肉干、瘦肉丝、粉肠、炒花生芝麻、炒酸笋酸菜……再打一勺滚烫卤汁浇过粉面,奇鲜浓味,足以开启一天的美好。

据说,吃过抱罗粉的人,都会深深认同文昌华侨经常念叨的那句话:“再好吃的米其林,抵不过家乡一碗抱罗粉”。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