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稷与谡的区别

稷与谡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3-06-27 17:50:37

稷与谡的区别

1、读音、部首不同

谡:读作sù,声母为s,韵母为u,声调为四声;部首为讠。

稷:读作jì,声母为j,韵母为i,声调为四声;部首为禾。

2、表达的意思不同

谡:本义,为肃敬的样子;<动>站起来。

稷: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书说是谷子(粟);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姓。

稷的文字源流

“稷”是形声字。金文、小篆、隶书均从“禾”旁,表示与谷类作物有关;“畟(cè)”作声旁,指示读音。“稷”本义指一种粮食作物,但具体指哪一种作物原来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尔雅正义》指出,北方称“稷”为谷子,它所产的米称为小米。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草》中解释道:“稷,今人谓之高粱。”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引用程瑶田《九谷考》的说法:“稷……北方谓之高粱,或谓之红粱。”

在现代,稷是一个独立的物种,由于长期栽培选育,品种繁多,大体分为粘或不粘两类,《本草纲目》称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民间又将粘的称黍,不粘的称糜。

战国金文中有字形,这个字形隶定后写作“禝”,有人释为“稷”的异体字。字从示,表示与神明有关,稷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当作百谷之长,所以“稷”引申指五谷之神,故从示;而右部的“畟”是指示读音的声旁。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