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铁血阳泉读后感

铁血阳泉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9-16 10:30:22

铁血阳泉读后感

不怕大家笑话,观看《铁血阳泉》的时候,我至少哭了五次。这些年,我一直锻炼自己不要轻易激动,然而,观看《铁血阳泉》的时候,我的泪水却频频涌出。

这部电影为什么能让我如此激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片名就充满了阳泉风格的艺术张力。大家都知道,阳泉素有“煤铁之乡”的美誉,这里丰富的煤铁资源曾经为解放战争作出巨大贡献。《铁血阳泉》利用借代手法,巧妙地烘托出了铁水与血水互为借代的关系。即,阳泉的革命洪流和阳泉人滚烫的血液,如同滚烫的铁流。同时,滚烫的铁流,亦像阳泉人的献身革命事业的血液,强力支持了全国的解放事业。这种本体与喻体难分彼此的艺术手法,在片名里的成功运用,恰如其分,匠心独运,具有诗歌艺术风格。

其次,富有代表性的阳泉文化元素,点燃了受众浓郁的乡愁。《铁血阳泉》里,阳泉或者是晋东文化元素的有机穿插,让整部片子充满了醇厚的乡愁情结。一是王金先生的阳泉评说,原汁原味的乡音,听见就让人格外亲切。阳泉评说作为阳泉地方文艺种类之一,在片里频频出现,增加了片子的贴近性,点燃了受众的乡愁情结,可谓点中了受众的泪腺。倘若其中加入流传较久的“七月里来百团战,八路军占了狮脑山,下到二矿扛白面,急得鬼子干瞪眼。”之类民谣的话,那就更加精彩了。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百团大战不是在1940年8月正式开战的吗?咋成了“七月”了?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推广阳历,群众只认农历,所以写成“七月里来百团战”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是由石占明演唱的《铁血阳泉》主题曲《歌声甩过山梁梁》,犹如一壶老酒,灌到谁的耳朵里谁就会醉。唱歌的人是晋东人,民歌风格的曲是晋东曲,感人肺腑的词说的是阳泉的事。这曲连接着深厚晋东文化根脉的歌和整部片子血脉相融、血肉相连,听之令人血液沸腾,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火焰,立刻就能熊熊燃烧起来。

其三是“哑巴”拴柱领唱这个出乎意料的情节设计得巧。这是真正的点睛之笔。作者倘若没有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尤其是具有较为深厚的故事创作功底的话,是很难想出这个奇招来的。其以象征艺术的手法,道出了旧社会劳苦大众像哑巴一样压抑多年的委屈、憋屈、愤怒、苦难,现在解放了,劳苦大众终于可以放出自己潜藏在内心的灼热的岩浆了。在这里,编导选择让拴柱唱歌的形式,来完成这种表现人民赢得解放后的心情,在诗歌创作中属于意象选择的别出心裁,升华了整部作品的艺术审美高度。但这个情节也有缺点,那就是前边应该埋个较为明显的伏笔,拴柱忽然开口唱歌,缺乏情理上的合理性。

当然,再完美的作品,也难免会存在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和遗憾,比如茶馆里的茶叶,镜头显示的是外地茶叶,如果选择冠山连翘茶,岂不更有阳泉味道?再比如,召开阳泉解放庆祝大会时,附近的玉米一米来高,也不符合阳泉实际。五月份,阳泉的土地才刚刚受孕,玉米尚在娘胎里,哪里来的这些乳名叫玉茭的“大儿、大女”?这种镜头显然不合适出现在电影里。但是类似的缺憾无伤大雅,不影响《铁血阳泉》的整体效果。《铁血阳泉》是阳泉本土电影的新里程、新高度、新坐标之一,也是新起点之一。这个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我为《铁血阳泉》骄傲、自豪!我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部本土基因的电影,让自己感动、激动的泪水,来一次释放。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