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有没有读过三国的朋友 请告诉我一些有关 袁绍见事迟 的典故(袁绍兵败官渡的真实原因)

有没有读过三国的朋友 请告诉我一些有关 袁绍见事迟 的典故(袁绍兵败官渡的真实原因)

更新时间:2024-09-10 17:58:28

有没有读过三国的朋友 请告诉我一些有关 袁绍见事迟 的典故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

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

这是曹操对袁绍的评价,说袁绍虽然有大志,但是对机会的判断和战机的把握一直拿不定主意。



有不少袁绍见事迟的例子,可惜人无完人,要不是袁绍错过好多机会,三国历史早就改写了。

1、汉献帝逃离长安,袁绍还派郭图前去慰问,回来之后,郭图劝袁绍,把汉献帝接到邺城来,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犹豫未定,未同意,被曹操抢了先,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等曹操事情都办完了,袁绍看到他得到的好处,才刚刚醒悟,后悔没听郭图的建议,肠子都快悔青了。

2、官渡之战前,曹操为了扫除后方隐患,前去征讨徐州刘备,谋士田丰建议:趁着曹操后方空虚,抓紧时间偷袭曹操大本营许昌,再把汉献帝救回来。袁绍说:我儿子还病着呢,儿子优先,先等等。气的田丰捶胸顿足。曹操打败刘备,占领徐州,立马整备军队,前往白马,官渡,准备与袁绍决战。此时,后悔又晚了。

3、官渡之战时,沮授劝袁绍:现在我们占优势,兵马粮草都多,曹操后勤供给跟不上,我们只用等曹操兵粮用完,必然不战而败,自己撤军。袁绍不同意,我要从正面击败曹贼。沮授又劝袁绍:派一位将军配合惇于琼守备乌巢粮草吧,袁绍还是不用。后面我就不说了,可惜啊!

4、长子袁谭,小儿子袁尚,袁绍一直没有明确谁接任自己的位置。导致自己死后,面对大敌曹操,自己人分成两派干起来了。真是服了,曹操坐收渔翁之利。

不得不佩服郭嘉,当时就看透了袁绍:思考多端缺乏要领,喜欢谋划没有决断,直接离开袁绍另寻明主了,这个明主就是曹操了。

也真真可惜田丰和沮授两位谋士,真是愚忠啊,田丰先被袁绍监禁,后被袁绍杀害。沮授被曹操俘虏了,还想趁机逃往河北,曹操不得不杀。可悲可叹啊!愚不可及!


《三国志·武帝纪》说曹操攻下邺城后,临祀绍墓,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极有可能对与袁绍一直以来的交往作了一番回忆,其中有没有涉及到原来一起劫持别人新娘的事情,不得而知。而曹操着重回忆了一件事情,是他与袁绍一起起兵反对董卓的时候的一次对话。

  袁绍说:若事不缉,则方面何所可据?

  曹操说:足下意以为何如?

  袁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作。

  也许袁绍的失败从那时候开始,曹操一定已经看出袁绍的胸无大志。事情还没有开始或刚刚开始,就在想失败的事情,并为后事着想,看来也只有那么大一点能耐。袁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曹操看出了他的本质,袁绍肯定不觉得是件事情,所以当曹操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是真知灼见的时候,袁绍也一样不在乎。而曹操之所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不害怕袁绍会意会贯通,因为他知道袁绍不会考虑他的观点,更不会按他的观点来行动,所以,骨子里,曹操还是瞧不起袁绍的。

http://www.sanguocn.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26256

  袁绍在官渡与曹操决战期间,曾经尝试着派刘备去曹操后方骚扰,也尝试着正面进攻,也考虑过夺取洛阳,甚至考虑过奇袭许昌。

  所有的谋臣将军都提出自己的意见,彼此努力的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袁绍也确实听取了一些意见,派出刘备去曹操后方骚扰,失败了。

  一些谋臣将军建议暂时稳固,等待时机再行考虑;一些谋臣将军建议,应该急攻,彻底打跨曹操;一些谋臣建议,先回兵翼州,等待中原有变。

  袁绍此时在做什么?与曹操的相持阶段,袁绍因兵精粮足,却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显得焦躁不安。他一方面听取部下的意见,一方面并没有采纳任何意见,一方面又拿捏不定,不知道听取谁的意见好。

  而谋臣在做什么呢?因为袁老大始终拿捏不定主意,所有的谋臣将军们都努力设法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希望说服袁老大,能够听取自己的意见。

  袁绍的无作为的漫长的磨蹭,终于被曹操抓住一次致命失误,曹操迅速出兵,击溃了袁绍。袁绍本人在归途中,在羞愤、郁闷中死去。

  袁绍犯了什么错误?

  其实,几个元帅绝对不如一个将军。不管袁绍采纳什么措施,按照正常的发展,都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不过是个时间长短的问题。

  一旦确定发展行动方向,那就得尽可能的消除反对意见,让大家在一个方向上着力,力气望一处使,而不是始终拿捏不定,希望寻求折中方法,让部下在意见不合中出现内部纷争。

  一旦出现意见不合、内部纷争的情况,宁可采取高压手段,将反对意见扫掉,也不要左右摇摆,起伏不定。袁绍早期的行事干净利落,发展壮大后,倒是经常左右摇摆、漂移不定。这样的情况,也让部下无所适从。无法形成一股凝聚的力量,时间一长久,失败已经是无法避免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