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夫以子之不遇时 作者境遇(先生见字如面原文作者)

夫以子之不遇时 作者境遇(先生见字如面原文作者)

更新时间:2024-11-29 02:14:57

夫以子之不遇时 作者境遇

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

夫:文言发语词,可不译。子:指董邵南。不遇时:没有遇到时机。

出自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唐宪宗元和年间,安徽寿县的董邵南到长安应进士举,屡试不第,准备投靠河北的藩镇。韩愈一直主张全国“大一统”,反对地方分裂主义。董与韩交谊甚厚,知董“怀抱利器”,往投河北,“必有合”,然而这对韩来讲,是一种“从贼”;可董又“不得志于有司”,也正由于此,韩提笔写下了这篇有名的赠序。

作者境遇:几年前(803),已升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受人排挤。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在愤怒之下上《论天旱人饥状》疏,反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写此文时,韩愈也是刚刚获赦免不久,德宗驾崩,宪宗登基。(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