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浇水管理
洋姜的苗期、拔节期、现蕾期和块茎膨大期是浇水的4个关键时期,一般可以在4月中旬浇出苗水,5月下旬浇拔节水,8月中旬浇现蕾水,10月中旬浇块茎膨大水。洋姜虽然抗旱,但是土壤水分充足时,能大幅度提高洋姜的产量。
二、施肥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洋姜追肥可以分1-2次进行,第一次追肥在出苗后20-30天,追一次“提苗肥”,可用人畜肥水或沼液浇施,同时每亩可加施5千克尿素。第二次追肥在块茎膨大期,结合培土,埋施一次“壮块茎肥”,可用20-25千克复合肥或10-15千克硫酸钾埋施。
三、中耕培土
洋姜出苗后,要及时补苗,结合补苗进行1次除草。洋姜生长期结合除草还需要中耕培土1-2次,第一次一般在播后30-40天进行,深度6厘米左右,第二次中耕培土在现蕾以前进行,结合除草,为块茎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中耕培土能疏松土壤,促进块茎肥大,并且避免洋姜块茎露出土外发绿,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四、及时摘心
洋姜开花时要进行摘心,以抑制洋姜地上部分疯长,促使养分向下移,以促进块茎膨大。
五、病虫害防治
洋姜抗病性较强,病虫害较少,基本不施农药。在阴雨天较多,湿度较大的特殊年份,洋姜后期会感染白粉病,但一般不会影响产量。虫害主要有蚜虫地老虎,种植户们要及时用药剂进行防治。
以上就是洋姜的田间管理技术,洋姜是一种抗逆性强、再生能力强、病虫害少的作物,种植管理比较简单。但是种植洋姜想要高产,也要掌握好以上田间管理技术。
1.地块选择。洋姜对于土壤没有严格要求,不能在酸性土壤种植,在沼泽地和盐碱地生长不良,以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产量最高。洋姜耐阴,可以在树荫下和比较凉爽的地方栽培,一般为零星栽培。
2.播种期选择。洋姜可以在-25-30℃的冻土层越冬,幼苗能耐1-2℃的低温,所以,一般在秋末和早春进行播种。洋姜以块茎进行繁殖,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大小不等的块茎,大的块茎用于商品,小的就作为种子,一般选用20-25克的块茎作为种子。已经种植过洋姜的地块,会残留大量的小块茎,不需要播种就能保证第二年的全苗,但也需要进行间苗,确保合理的密度。
3.播种方法。每亩施入2000公斤以上的腐熟农家肥和30-40公斤三元复合肥,深翻后进行整地,再穴栽或者条播洋姜块茎,株行距保持在30-50厘米之间,播种深度约10厘米,湿度较低的时候需要浇水,有利于保证全苗。
4.田间管理。洋姜在2-6℃开始萌芽,8-10℃开始出苗,温度在15-25℃的时候进入块茎快速膨大期, 霜降以后地上部分枯死,就进入休眠期,在这个时候就可以采挖了。齐苗以后开始浇水,结合浇水追施一次氮肥,在现蕾期追施一次氮肥和钾肥,并及时断顶,有助于块茎膨大。生育期保持见干见湿的土壤湿度,在不过分干旱的情况下不需要浇水。在块茎快速膨大期浇水,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进行中耕培土,减少养分浪费。
洋姜的病虫害极少,如果出现蚜虫,可以用烟杆水、尿素洗衣粉水等自制农药喷施叶片就可以控制危害,增加田间湿度可以减少蚜虫危害。
洋姜的收获期在秋末至土壤解冻以前,温度超过2℃就会发芽,影响产量和质量。可以随采随用,也可以一次性采收以后进行贮藏。洋姜在休眠期不怕冷,只需要挖一个坑埋进去,上面覆一层土,浇一点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