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分为三种:离子键、金属键和共价键。
1.离子键
带电状态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由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而形成的离子称为正离子或阳离子,由原子或分子得到电子而形成的离子称为负离子或阴离子。依靠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又称电价键)。例如在氯化钠晶体中,Na+(钠离子)和Cl-(氯离子)之间的化学键即为离子键。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强度与正、负离子的电价的乘积成正比,与正、负离子间的距离成反比。离子键的强弱会影响该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性质。
2.金属键
金属原子最外层的价电子很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然后自由地在由正离子产生的势场中运动,这些自由电子与正离子互相吸引,使原子紧密堆积起来,形成金属晶体。这种使金属原子结合成金属晶体的化学键称为金属键。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共价键
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产生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共价键的概念是美国化学家路易斯于1916年首先提出的。他指出,原子的电子可以配对成键(共价键),以使原子能够形成一种稳定的惰性气体的电子构型。大多数双原子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两个原子共同提供的(如氢分子H2);也有共用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提供的,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配价键或配位键。用A→B表示,A是电子提供者(给体),B是电子接收者(受体)。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