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由来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个叫做庖丁的人,他是一名厨师,擅长烹饪。有一天,庖丁在烹制牛肉时,发现牛肉的形状非常奇怪,不像其他的肉块那样规则,而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庖丁很好奇,于是他开始研究这个不规则的形状。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庖丁发现这个不规则的形状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正方形,另一部分是一个小三角形。庖丁想到,如果把这个不规则的形状分成两个部分,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小三角形的高度,而小三角形的底边就是正方形的边长减去小三角形的高度。
庖丁继续思考,发现如果将小三角形的高度逐渐减小,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就会逐渐增大。当小三角形的高度趋近于零时,正方形的边长就会趋近于一个固定的值,这个值就是1。
于是,庖丁发现了1这个数,他认为1是所有数的基础,因为所有的数都可以用1来表示。这个故事虽然有些神话色彩,但是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在数学领域中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数字1属于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的。
西方人由于首先接触到阿拉伯人使用过这些数据,便误以为是他们发明的,所以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公元3世纪,古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但是最早的计数只有三个。 为了表示数字“ 4”,必须将2和2相加,5则是2加2加1,数字3是2加1得来的。后来慢慢才出现 用五个手指手写表示数字5,用两只手的十个手指表示数字10。
该原理实际上也是是数学计算的基础。相同数字符号的数量取决于其与其他数字符号的位置关系。 这开始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 后来,古鳊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发明了表示数字的十个符号1、2、3、4、5、6、7、8、9、0。 这成为计数的基础。
扩展资料“1”所代表的人类文化在以部首检字法为主的汉文字典中,“一”往往是第一个部首和第一个字。
英文中也以“The Great One”(伟大的一,太一)指代上帝耶和华。货币中的基本面额,如1美元。在哲学上,尤其是《老子》中,一更加广泛,一代表万物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就是其中一例。
(意思是道是独一无二的,道产生了一,一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1”还可以作为某些常量的单位,如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