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世界最早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结晶,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组成部分。
牛!
1.永乐大典,作为史学家,文学家憧憬与喜爱的巨著,没有无用功的成分,最低展示了我民族,对于文化遗产的珍惜与保护.说明华厦古国重视间接经验的作用,善于继往开来.在些基础上,追求对未知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正是要富国强民,力求变革创新的表现.意义深远.
2.《永乐大典》是世界最早的文献集之一,编撰于明朝,朱棣在位的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燕王起兵时最重要的谋士,一直受朱棣器重)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文献的集大成者,堪称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全书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年——1408年编成(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类似如奏皇的万里长城,隋唐的大运河照样是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3.尽管永乐大典的创造的出发点,没有多少高尚的成分,不排除朱棣诛灭了方孝孺十族后,编纂永乐大典以收买天下的文人志士的可能,众所周知,永乐大典的总编纂,主持完了这个浩大的工程也死于非命. 尤其是完成编纂后,这部巨著收归皇家密藏.似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它收录的宝贵知识与经验,对后代的图书编撰,以及通过接触到,学习过,掌握了的读者,以各种方式发扬光大,让后人接收与传承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中国的书很多,如果要问哪本书最牛,无疑是《永乐大典》这本书,相信没有人会反对。《永乐大典》的历史价值,明成祖朱棣登基后,非常重视历史典籍的收藏保存,但由于元朝对宋朝文化的破坏和打击,导致很多之前的书籍都散落民间,面临着失传危险。因此,朱棣决定做一件千秋大事,编写一部涵盖古今的书籍。明成祖将此事交给大才子谢缙和姚广孝,在朱棣的支持下,此次共聚集了超过两千名文人名士,耗时三年完成著作。朱棣对于第二次上交的成稿非常满意,亲自执笔撰写序言,同时为此书命名为《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命人编写《永乐大典》,是一件造福后世千秋的大事,此书意义重大。《永乐大典》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将明朝初期以前的所有精华内容全部包含在其中,比如文化、历史、医学、宗教、天文,甚至还有哲学和神话。曾有人这样评价《永乐大典》,现在所知道的任何书籍都可以在此书中找到,不仅如此,很多散落民间的孤本都被收录在《永乐大典》中。《永乐大典》原本共有11095册,收集的古代书籍超过8000种,被世界公认为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在《永乐大典》面前,英国的百科全书要晚上三百年时间。
《永乐大典》的无奈不幸,印刷技术在宋朝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完成《永乐大典》后,明成祖朱棣并没有进行刊印,只留下一本“独苗”妥善保存。直到明朝嘉靖皇帝时期,才对照正本《永乐大典》抄写一遍,制成副本,虽是副本,在大小样式等方面与正本的《永乐大典》完全一致。因此,朱棣时期成书的《永乐大典》被称为“永乐正本”,而嘉靖皇帝时期抄写而成的《永乐大典》被称为“嘉靖副本”。
《永乐大典》的数量实在太少,这是无奈,但幸运的是还有一本副本,现在流传后世的就是嘉靖副本,真是天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