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冰箱>

智能冰箱用户调研报告(智能冰箱市场现状)

智能冰箱用户调研报告(智能冰箱市场现状)

更新时间:2022-03-07 10:39:34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

作者 | 小迪

编辑 | 白银

“花了大价钱冰的冰箱,结果买了一块大屏幕的广告机!”

9月28日,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布吐槽,说自己买的云米冰箱强制观看广告,客服回复称广告功能无法关闭,花钱充会员都不行。

引发热议,被骂上微博热搜后,云米科技客服改口,表示“广告现在可以关闭,晚点发布教程”,而后又在官方微博以强硬态度回应:一直都有一键关闭广告的按键,个别信息“张冠李戴”。

而众怒显然已经无法平息,不少网友发问:每弹出一次就要关闭一次?搁这玩消消乐呢?

实际上,除了智能冰箱,还有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广告爬出写字楼的电梯屏幕,通过各种“智能家居”侵略起用户的日常生活。

用户苦广告久矣。

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急功近利的品牌,已经让智能家居这个庞大的赛道伸向了迷途。

“标配”广告,无孔不入

什么鸟都有的时候,林子肯定是很大的。

根据大数据平台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概览:产业链与趋势观察》,眼下,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3558.2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480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2%,其中智能家电为主要智能家居市场,2025年的市场规模高达3892.5亿元。

而在智能家居起飞的2015年到2019年四年间,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曾一度超过40%。行业规模增长之迅速实属罕见。

五年对于一个行业而言不算长,但也足够让企业学坏,妖孽横生早有预兆。

今年315,澎湃新闻曾做过一项关于智能电视开机广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市面上在售的12个智能电视品牌中有7个品牌的全部型号的电视机标配了开机广告。7个品牌非别是创维、海信、康佳、TCL、长虹、夏普和海尔。

这次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云米,到处放广告的习惯看来是娘胎里带的——其母公司小米,被查到仅有一款售价高达49999元的智能电视没有开机广告,其余型号的智能电视均带有15-30秒开机广告。

这些广告大多无法取消,无法跳过,不看完这些广告,用户连电视都看不了

有消费者发现,自己一次性买断的智能电视,也在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增加出十几秒开机广告,而且系统越更新,广告时间越长。

大概这些电视的智能,全部都长到了广告上。

最妙的是,就算没有屏的智能家居,也逃不出广告的射程之内。

网络科技论坛V2EX上,有智能音箱天猫精灵的用户控诉设备上泛滥的广告,以及糟心的强制订阅问题。

“双十一爆款好物需要订阅吗?”

“不好。”

“好的,这就给你订阅。”

不愧是智能家居,甚至学会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这能搞到多少钱?

投放在智能设备上,直接通过网际网路向用户分发的广告,一般称作OTT(over-the-top)广告。

对于品牌,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附加收益。

以上文提到的智能电视为例,据奥维互娱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智能电视规模达到2.16亿台,全年其在开机广告 开机后资源广告上的收入已达到24亿元

2020年,疫情成为宅家经济的迸发期,一年中智能电视覆盖面增加17.4%,来到2.53亿台,覆盖全国近60%的家庭。数据显示,去年整年,OTT广告运营总收入达121亿元,其中系统层收入,也就是开机+开机后资源广告收入为26.2亿元

出不了门,看不到街头和电梯里的广告?没关系,贴心的厂商们主动送广告到家。

此外,开机广告和贴片广告库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开机广告投放率进一步饱和。

当年乐视还在鼎盛时期,贾跃亭曾对外表示:“互联网电视用户超过500万时,其广告规模将达到一个卫视的水平,而当用户超过1000万时,其广告收入将达到央视频道的级别。”

仔细一算,以央视一台2020年晚上十点半黄金档15秒广告11.5万元的报价,一年的广告费为4197.5万元,而按照智能电视一年的OTT广告收入和各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看,头部品牌在广告收入上比肩央视,或许已经成为现实。

对于厂家们来说,多一个屏幕就多一个OTT广告的终端,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就能多创造一份收益。

根据上月25日云米科技财报显示,公司二季度总净营收16.59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16.84亿元,同比下降1.5%。净利润为4641.5万元,上年同期为1031.7万元,同比增长350%。

有业内人士表示,该季度云米虽然营收下滑,净利润却大幅增长。通过带屏冰箱推送广告,也是云米在卖硬件之外,尝试开拓互联网营收的来源方式。

而其创始人陈小平曾向南方都市报表示,现在智能家居的痛点之一在于“屏不够”,未来的家是“布满屏幕的家”

按智能家居厂商们有屏皆可卖广告的路子,只怕用户们迎来的不是“布满屏幕的家”,而是布满广告的家。

这生意着实不错,电器销量转化为广告流量,一件产品,两份收益,消费者还能转化成生产力。

追溯智能家居的发展,不难发现,企业在广告上的野心勃勃,背后的逻辑是转移利润点

2016年,彼时电视市场的价格战打响,三星因为在电视硬件上利润不足,开始在智能电视的界面菜单中增加广告栏。而后,在国内普及开来的智能电视也多带有不可关闭的OTT广告。以小米,乐视和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通过超低价甚至是免费送机顶盒的方式,迅速笼络大批新用户。

但真正让广告成为必需品的,还是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竞争。

2018年前后,主打“高价平配”的苏宁小Biu系列产品和小米家电,开始在智能家电领域打价格战。

2019年双十一前,小米发布米家系列冰箱新品,售价从999-2999元不等,其中风冷十字四门冰箱可通过小爱同学语音和米家App进行智能控制;苏宁小Biu发布智能冰箱和智能洗衣机新品各一款,价格较市场同类产品几乎是对折出售。

然而,尽管近年来部分技术实现自主生产,但智能家居造假依旧高昂。豹变在上述报告中指出,智能家居上游分为传输层、感知层及计算层,涵盖元器件及技术供应商。

而国内企业在这主要的三方面并不占优势,对海外企业依赖程度极高。拿传输层面的无限通信芯片讲,在中国无线通信芯片市场中,海外厂商Wi-Fi、Zigbee及蓝牙芯片占中国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80%、90%、60%;而传感器方面,海外厂商占中国传感器市场的70%

缺乏自主技术意味着议价权缺失,智能家居的成本并没有压缩空间。

高成本和被疯狂无序的市场竞争压低了智能家居的利润空间,直到今天,价格依然是智能家居品牌打开市场的利器。在这种情况下,广告自然成为品牌一大利润增长点。

想低价买家电?可以,不过要换个方式为自己的选择付钱。

模糊的边界

广告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早已司空见惯——我们很习惯看一会电视节目就要进入一段时间的广告。

但需要厘清的是,消费者购买传统电视时买的是设备,而非内容,但用户对智能电视,则是实实在在的“买断”。

知乎博主北京市蓝鹏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执业律师仓星零指出:消费者购买智能设备已经对该设备的所有权支付了对价,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设备端、智能设备系统、智能设备内置应用、智能设备服务以及其他智能设备制造商所宣传的服务。

简单来说,一台智能设备,从硬件到软件,从设备到内容,都是属于用户的。

从物权的角度出发,厂商设置开机广告,就是对用户所有权的侵害。同理,智能家电中所有强制弹出,无法永久关闭的广告,也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犯。

企业的商业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来就应该是泾渭分明的。

实际上,智能家居的强制性广告的合法性,在几年前就有定论。

智能电视激活量第一大省江苏的消保委曾经收到大量关于智能电视开机广告的投诉意见,其于2019年发布了线上问卷调查,在收集到的一万五千份问卷中,超过96%的消费者表示存在开机广告,其中超过一半用户表示开机广告无法关闭。

之后,江苏省消保委便曾召集了创维、海信、海尔、乐视、小米、长虹、夏普七家智能电视经营者开展约谈,要求各家出台广告一键关闭功能。结果是,除了乐视,其他几家企业都开始执行。

很快,乐视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

江苏消保委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

智能电视经营者销售时未告知开机广告,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

未能提供开机广告一键关闭功能,侵害了消费者选择权;

智能电视开机广告不能自主关闭,侵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2020年,江苏省消保委与中国电子商会联合推动开机广告团体标准出台,规定在硬开机、软开机状态下,电视开机广告时长均不超过30秒;播放后1秒内应显示关闭提示窗。

而从今年315的调查情况看,智能电视强制用户看广告的现象未减,而更多智能家居,也在运用同样的手段攫取利润。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