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冰箱>

海尔472升十字门冰箱何时上市(最新款海尔冰箱十字门价格表)

海尔472升十字门冰箱何时上市(最新款海尔冰箱十字门价格表)

更新时间:2022-03-08 06:00:48

4200.6亿元 ,增长9.4%!

淄博发布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淄博日报,1月28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宋振波向社会介绍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淄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六大赋能”,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和“十大重点改革攻坚事项”,扎实做好“六稳”“六保”,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水平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9%。(记者/孙媛)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王奇

1月28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宋振波向社会介绍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水平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0.6亿元,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73.1亿元,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47.0亿元,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5.3%。

去年,淄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六大赋能”,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和“十大重点改革攻坚事项”,扎实做好“六稳”“六保”,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经济运行 稳中向好

2021年,淄博经济运行,勾勒出了一条上扬的曲线。经济运行中的“七朵金花”全部同比增长,创造亮眼成绩——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居全省第2位。

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截至11月份同比增长40.8%,居全省第2位。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居全省第1位。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14.8%,居全省第3位。

实现进出口总额1192.4亿元,同比增长33.6%。

实际使用外资8.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9%。

人民币贷款余额4263.3亿元,同比增长10.4%,创历史新高。

动能转换 加速升级

产业是淄博经济持续发展的定海神针。2021年淄博立足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着力推审做实“优”和“扩”两篇文章,传统产业弯道超车、转型升级,新经济和未来产业换道超车、积厚成势。

时间迈入2022,淄博“优扩”交出上年成绩单:

全市“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8.9%,“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55.9%,同比分别提高1.7个、6.9个百分点。

在全国首创“技改专项贷”扶持政策,拉动工业技改投资241.9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居全省第3位。

19条优势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5%。

全市新增院士工作站1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2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1家,独角兽类、瞪羚类、哪吒等新物种企业达到1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79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

城市品质 蝶变跃升

品质是一座城市的灵魂,2021年,淄博展现了青春活力的一面,一个个民生项目拔地而起,为淄博注入澎湃动力,聚力打造“五好”城市,更是不断提升着淄博的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

2021年,淄博新区、大学城、科学城等重点功能板块加快建成,总投资441亿元的沾化至临淄、临淄至临沂、济南至潍坊、济南至高青高速淄博段项目扎实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实现部分路段主体贯通,引领我市跨入“高架时代”。

小清河复航工程完成航道主体扩挖,张博市域铁路改造工程获国家批复。

聚力实施全域公园城市“十大行动”,高标准推进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新建改造城市绿道100公里、公园绿地面积91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1%,居全省前列。

搭建“城市管理智慧大脑”,累计建成5G基站5398个,在中心城区施划停车泊位1.2万余个。

创建升级A级景区8家,建成开放新型公共阅读空间92处。

乡村振兴 全面起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三类人群”1020户2210人实施精准帮扶。

整合设立45.4亿元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40个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86亿元,建设经典应用场景30个、智慧小镇10个,“数字 农业农村”做法荣膺中国改革特别案例奖。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较上年分别增加2.27万亩、1.74万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95.6%,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123个。

生态淄博 成效显著

启动“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对16个“两高”行业实施清单化管理,关停燃煤机组5台,压减钢铁产能392万吨,规上工业企业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8%。

完成347家企业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0.86%,优良天数达到222天,为近9年来新高。

完成21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列全省第一,孝妇河全流域治理、马踏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区域活力 加速迸发

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到61.39万户、增长9.5%。

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全领域“一证化”“证照分离”改革,率先建成全领域“无证明城市”,覆盖门类全国最广。

创新推出百亿级淄博龙门新兴产业发展母基金和全国首支地市级S基金,累计发起、参与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69支、认缴规模1424亿元。

新增上市企业6家,在全省率先实现A股上市企业区县域全覆盖,9家上市公司实现直接融资57.43亿元。

筹建人才公寓1万余套,新引进大学生5万余人,驻淄高校留淄率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

民生事业 全面进步

2021年度10件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0.9%,创历史新高。

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75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8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99万人。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5所、幼儿园61所。

组建县域医共体20个,“齐惠保”投保人数达158万人。建成养老机构149家、长者食堂247处、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175家。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和10.1%。

2022年是淄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市将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市委“品质提升年”部署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力实施产业、开放、城市、生态、文化、民生“六大品质提升工程”,以进促稳、以进固稳,全力巩固提升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9.4% 从何而来?从数据看淄博经济全面起势!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沙红翠 王奇

1月28日,淄博2021年经济数据出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水平1.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两年平均增长5.9%。

增速9.4%,彰显了淄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淄博强力起势,凭什么?这组亮眼数据,又意味着什么?

一直以来,淄博经济都以重工业为支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升级成为每个城市都要面临的问题,淄博也不例外,甚至结构调整带来的“痛感”更强。

但淄博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观望等待,而是以有解思维破解城市转型之难,确定了推深做实“优”和“扩”两篇文章的发展路径,以产业的“伤筋动骨”换城市的“脱胎换骨”。

优存量,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传统产业是淄博经济的“压舱石”。“压舱石”够稳,底盘才能坚固。淄博聚焦“端稳端好传统产业这碗饭”,确定了“五个优化”的具体路径,两年来,“优存量”赋能有力,成效显现。

以功力集团为例。在我市多个重要会议上,功力集团都被作为“五个优化”的成功案例剖析,该企业原来是一家传统的砖瓦装备制造企业,历经三次转型,第一次是优化技术工艺,第二次是优化产品体系,第三次就是从传统产业成功转向工业互联网产业,从卖设备到卖智慧,获得了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单位资格。

传统产业动能转换提速,与我市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计划密不可分。淄博在全国首创“技改专项贷”扶持政策,拉动工业技改投资241.9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居全省第3位。

扩增量,推动新兴产业实现“换道超车”。

新经济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淄博聚焦“城市未来吃什么饭”,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从战略高度拥抱新经济,首批锚定了11条新赛道,引进新变量、打造新组合、塑成新优势。两年来,“扩增量”赋能有力,成效显现。

以数字农业为例。去年12月20日,纽澜地·阿里巴巴盒马鲜生数字农业牛肉产业集群在淄博投产,项目采用“数字农业 冷链物流”模式,带动国家级沿黄肉牛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将重塑淄博优质农产品供应链和生态圈,形成立足淄博、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的产业覆盖格局。

和传统产业不一样,新经济企业规模不再是常规式、渐进式的算术型增长,而是爆发式、跃迁式的几何级甚至是指数级增长。

在淄博营造的高能级产业生态中,各区县、部门策划实施了一批引领性强、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新能源汽车、氢能、无人驾驶、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和新经济多点开花、全面起势,吉利、阿里、奇瑞、能链、爱德曼、亿华通等一大批头部企业纷纷落户淄博。

付出总有回报。两年的刀刃向内、敢破敢立,淄博的传统优势实力更强,新生优势加速集聚。

1月11日,淄博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中心启用。该中心集中展现了各类工业互联网改造场景和未来工厂模板,对于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一处可学习借鉴的“场景魔方”和“立体平台”。

全市“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8.9%,“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55.9%,同比分别提高1.7个、6.9个百分点……一组组亮眼数据,见证了淄博产业从量到质、从蓄势突破到品质提升的根本性转变:“一化独大”的产业格局逐步打破,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三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从蓄势突破到品质提升,对于淄博而言,这不是触底反弹的短期走势,而是呈现出趋势性、关键性、转折性变化,这种变化今年将持续攀升、加快成势。

一座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城市正在被认可、被挖掘,重拾信心,一路乘势而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

全省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王奇

1月28日,在淄博市人民政府召开的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闫桂新就“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走在前列”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了解,“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增速列全省第1位;列入2021年度省级重点项目152个,数量列全省第1位;500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69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106%,项目开工数、投资额分别较上年增加83个、319亿元,创历年新高。

闫桂新认为,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三方面工作是分不开的。

优化投资结构。全年“四新”经济投资增长39.3%,快于全部投资增速17.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5.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4.1%,快于全部投资增速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7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7.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9.3个百分点。

增强要素保障。全年落实重大项目土地指标6635亩,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支持921亿元,保障能耗220万吨,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45个、发行债券资金174.84亿元,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支持7.8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

“今年是我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之年,市发展改革委将锚定‘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目标定位,对标先进、提升品质,更大力度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保持全省前列。”闫桂新说。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731家企业“量身定制”转型方案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杨秋云

1月28日,在淄博市人民政府召开的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东就工业经济发展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市工信系统稳运行、抓项目、强产业、优服务,推深做实“优存量”和“扩增量”两篇文章,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工业经济表现抢眼。

在“优存量”方面,我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五个优化”,为1731家规上工业企业制定“一企一策”优化方案,以企业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计划,实施市级重点技改项目501项,项目开工率、年度投资完成率均达100%。

在“扩增量”方面,人工智能、氢能、无人驾驶、数字经济等新赛道和未来产业全面起势,海尔卡奥斯海智造平台落地赋能,建成全国首个电机行业二级节点,市级智慧工厂、智能车间达到472个,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应用场景30个,淄博列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专项特色试点城市。

高质量发展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要素集聚,淄博在全国地市级首创“技改专项贷”扶持政策,全年发放贷款21.66亿元,极大提振了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该做法在全省推广。

今年企业家大会做出政企沟通“零距离”、解决问题“零停滞”、政策落实“零障碍”、对公务人员损害企业利益行为“零容忍”的庄严承诺,连续三年的企业家大会激发了全市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

“淄惠企·服务企业云平台”,创新推出“免申即享”“企业诉求”等服务板块,发布首批“免申即享”政策清单434条,加快扩大“无形认证、免申即享”机制覆盖面,让企业“零等待、零跑腿、零成本”享受扶持资金2580万元。

市商务局:

外贸外资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苏利民

1月28日,在淄博市人民政府举行的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殷启迪就“稳外贸稳外资取得新突破”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1年,面对严峻的宏观形势和外部环境,市委市政府坚持“有解思维”,聚力实施“六大赋能行动”,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等重点工作任务,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全市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192.4亿元,同比增长33.6%。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完成8.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98%,增速列全省第2位,全市外贸外资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突出平台引领带动。淄博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积极引进布局外向型项目,平台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全年实现进出口30.59亿元,同比增长292.2%。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创新实施行业抱团出海行动计划。年内举办11次新业态政策解读和实操培训,全年全市累计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32.7亿元。建好用好各类招商平台,优化外资企业服务。策划举办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主动服务全省开放大局,搭建鲁港多领域、深层次经贸合作交流新平台,签约外资项目69个。创新实施外商投资首席服务制度,56位市区领导为90家重点外资企业担任“首席服务官”,累计解决各类问题59个。为25位优秀外资企业家颁发服务保障卡,享受绿色通道服务。

2022年,我市将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品质提升年”工作要求,以构筑大通道、搭建大平台、拓展大市场为依托,以发展新业态、培育新模式、开辟新赛道为重点,聚力实施开放品质提升工程,为全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市统计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周文聪

1月28日,在淄博市人民政府举行的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亮云就经济运行诸多亮点回答了记者提问。

从主要指标走势看,经济发展回升向好的趋势性变化已然形成。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主要指标运行表现亮眼,“含金量”也更高。全市生产总值(GDP)超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分别快于全省、全国水平1.1个、1.3百分点,高出“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4个百分点。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1%,预计全年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元。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自一季度开始逐月攀升,1-11月份达22.4%,向好发展态势明显。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4.6%,比全省水平高出9.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300亿元,增长15.4%,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从重点领域和要素保障看,经济发展取得诸多关键性成果。年末全市市场主体突破60万户,达61.39万户,同比增长9.5%。截至目前,全市“四上”企业数量达到5686家,比2020年底净增749家。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增速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提高至70.5%。“四新”经济、高技术产业投资力度加大,分别比上年增长39.3%、37.9%,合计拉动投资增长22.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规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6.8%,分别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速2.7个、10.5个百分点。上市公司达32家,实现境内证券交易所板块“全覆盖”和上市公司区县“全覆盖”。聚力打造“五好城市”,城市能级实现新跃升。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实现部分路段主体贯通,全年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35.1%。

从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看,经济发展转折性变化正在发生。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建材、陶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3%、18.2%、34.1%,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55.5%、15.4%、6.5%。全市规上“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9%,占比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62.2%。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逐季攀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7%,较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

来源:淄博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