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冰箱>

冰箱变温室零下7度不冻(冰箱变温室零下3度水不结冰)

冰箱变温室零下7度不冻(冰箱变温室零下3度水不结冰)

更新时间:2022-03-06 04:52:14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卡脖子”一词不禁让人心头一震。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

中国种业,真的存在“卡脖子”问题吗?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的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做到了完全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也有保障。

但是,“量”的方面基本满足了,还需要提“质”,让中国人在端牢饭碗的同时还要吃得好。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餐桌上的一盘棋》

在这方面,我国种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比如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胡萝卜、洋葱、西蓝花、高端番茄,使用进口种子的比例都超过80%。虽说只是蔬菜,但是一年四季花样翻新的蔬菜吃惯了,就很难回到原先一个冬天白菜土豆萝卜“老三样”的时代了。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餐桌上的一盘棋》

市场要求多样化,中国种子不跟上,洋种子就占了先机。

再比如水稻,杂交稻的亩产已超过1000公斤,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在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优质品种的选育推广等方面,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距离。像适合糖尿病人群的低谷蛋白等功能性品种,在国外早已研发,我国近年来才有所突破。

要打赢种业翻身仗,这些“短板”一定要补上。

如何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呢?从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不久前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将“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个重点指向了——“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自主育种 端牢饭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芯片中的芯片。在自然界,一个物种的消失,有可能导致整个生态链的损毁,而对于农业来说,保存一份珍贵的种质资源,就意味着保存了未来。

位于北京北三环的国家作物种质库,是作物种质资源的“保险柜”。种质库里有一座巨型的“冰箱”,常年温度保持在零下十八摄氏度,在这个环境里,50多万份珍贵的作物种子,能够保持活力50年。它们随时等待被唤醒,为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出力。到2021年底,国家作物种质库将建成新库,届时保存容量将达到150万份资源,其中低温种质库110万份,试管苗库10万份,超低温库20万份,DNA库10万份。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种铸基石》

这些被保存在“巨型冰箱”中的种子,又是如何被“唤醒”、“激活”的呢?这就要说到一座“天然温室”——海南岛最南端的“南繁”育种基地。去海南“种地”,是全国几千名育种人的“过冬”方式。在这座天然温室里,抢着多种一季甚至两季作物,加快品种培育的速度,这是中国人独创的最经济实用的育种方式。来自国家作物种质库、地方种质库和其他地方的很多种质资源,在海南温热的环境中被唤醒,开始了新一轮培育新品种的历程。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种铸基石》

在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这里有了一个新名字“南繁硅谷”。“硅谷”一词,意味着更多科技、人力、财力的投入,南繁育种,动力更足。

“冰箱”和“温室”,一冷一热,相隔将近一万里,却互相呼应,为解决中国种业的瓶颈、为“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

好书大家读:

本书在各大网络平台均已上线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