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冰箱>

为什么冰箱要叫冰箱而不是冰柜(立着的明明是冰柜为什么叫冰箱)

为什么冰箱要叫冰箱而不是冰柜(立着的明明是冰柜为什么叫冰箱)

更新时间:2022-03-07 18:26:42

长知识:冰箱为什么是个“柜子”,冰柜为何是个“箱子”?明明长得像柜子,为何叫“冰箱”?长得像箱子,为何叫“冰柜”?

人们给物品取名,是规矩可循的。比如我们常见的柜子与箱子。

柜子是一种长方形家具,形体较高大,可存放物品。国人使用柜子的历史非常悠久,应始于夏商周时期,那时的柜子称为“椟”。到了明清时期,柜子成为室内必备的家具,且形制已定型。比如衣柜、书柜、酒柜等等。所以,在人们的常规认知中,柜子的形状是这样的:

箱子也是一种装东西的方形容器,具体形状是:方形、有底、有盖。最早的箱子,是收藏衣物用的,通常是上面有盖扣住。除了衣箱外,还有书箱、药箱、风箱、信箱,还有后来的集装箱等等。所以,在人们的常规认知中,箱子的形状是这样的:

然而,在现代日用家电中,有一种站着从侧面开门的“柜子”,人们却叫它冰箱——

有一种躺着从上面开盖的“箱子”,人们却叫它冰柜——

那么,为什么冰箱是个柜子?而冰柜又是个箱子呢?这还得要从古人的智慧说起。

有句常常被人提及的熟语,叫“对自己好点”。这句看似语含自私的熟语,却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人类,就是在不断地“对自己好点”中蜕变与升华的。比如三万多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就知道为自己寻找一个安全、舒适的山洞作为栖身之所。慢慢地,还学会了自己动手建住所。

随后,先民们,又为了驱兽、保暖,以及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学会了使用火。这些,都是“对自己好点”的结果。

在暑来寒往的四季更迭中,古人的智慧不断被激发,取暖问题解决了之后,人们又将祛暑降温提上议事日程。说到对抗炎热,最能消暑的当然就是冰了。我国在冬季采冰贮冰的习俗早已有之,周代就为此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掌管藏冰之事。据《周礼》载,负责冬季采冰的叫“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采好的冰贮藏在地下室里,称为“凌室”,到了夏天再把冰拿出来用。君主还要把冰赏赐给大臣,称为“颁冰”或“赐冰”,这一制度一直保持到了清代。

古代藏冰有固定的场所和技术,一般冰库都修筑在地面之下,有一类是专门用作藏冰的冰窖,通称凌阴。另一类用冰储存食物,如同冷藏库,称之为凌室、冰室、冰井等。正是因为古人很早就掌握了“藏冰”技术,所以,面对这种降温神器时,人们对于冰的利用才会花样翻新。

古人对冷藏库的记载到了魏晋南北朝之后十分丰富,说明用冰变得更为普及。如晋人夏侯湛《大暑赋》中就有“寒泉潜沸,冰井腾沫”来形容冰井;《水经注》载,魏武帝曹操在邺城修建了铜雀、金虎和冰井三台,冰井台规模宏大,“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

考古还发现了古人的储冰器物。比如,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器具中,就有战国时代的青铜冰鉴。冰鉴造型精美,纹饰繁复,是件双层器皿,鉴内有一缶。冰鉴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

“冰鉴”这个名字一直持续到清朝,直到乾隆皇帝时御制掐丝珐琅冰箱,才将“冰鉴”更名为冰箱。乾隆帝御制掐丝珐琅冰箱现在于故宫博物院。

这款冰箱口大底小呈斗状,上下口均为正方形,上口加盖。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圆孔,为冰化泄水之道。盖面有二钱纹孔,可散发冷气。两边四提环,以二龙戏珠为型。各面均为掐丝珐琅缠枝宝相花纹,箱座四角包兽面掐丝珐琅。盖边缘镀金,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款。

清代的冰箱是符合我们的认知的,在中国的习惯里“卧为箱,立为柜”,箱一般是躺着放置并且从上面开门的容器,而柜则是站着放置(一般有脚)的从侧面开门的容器,在中国很少有容器违背这个原则,可见最初的冰箱确实是箱子!

除了皇宫御品,传世的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也不少,它们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此件为红木制品,仿竹编式样,制作精致。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冰箱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为使冰箱处于一定高度,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实际上电冰箱出现之前,西方也有类似冰鉴的东西,制冷原理也差不多。在中世纪,西方许多国家都出现过把冰块放在特制的水柜或石柜内以保存食品的原始冰箱。直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还有这种冰箱出售。直到17世纪中期,“冰箱”一词才进入了美国语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冰的买卖也逐渐发展起来。它渐渐地被旅馆、酒店、医院以及一些有眼光的城市商人用于肉、鱼和黄油的保鲜。直到现代意义上的电冰箱出现后,冷冻保鲜技术才有了长足进步。

制造一台有效率的冰箱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第一台人工制冷压缩机是由哈里森于1851年发明的。1873年,德国化学家卡尔.冯.林德发明了以氨为制冷剂的冷冻机,并于1879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工制冷的家用冰箱。直到1910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电冰箱才在美国问世。

现代意义上的电冰箱(柜子形状),大概是在1940~1950年之间传入我国,当时的人们一看,这功能和我们的冰箱不是一样的嘛,所以为了方便(懒得改口),即便它本身是柜子形状,人们依旧叫字为“电冰箱”。

第一台家用冰柜的出现的具体时间已很难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出现在冰箱之后。冰柜耗能比冰箱大许多,最初是给商场之类的地方使用的。箱子形状的冰柜传入我国时,人们才意识到,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电冰箱”,但是冰箱的名字已经被那件柜子一样的“电冰箱”给抢走了,重新改名已经不便,再考虑到一般这种闭合的容器都是称为“柜”或者“箱”,无奈只能称其为冰柜了。

可见,造成这一“误称”是原因,是因为传入时间不同,才导致冰箱与冰柜“名实相悖”的。假如,要是这两样产品同时传入我国,冰箱与冰柜的叫法,可能就会完全相反,各正其名了。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