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冰箱>

宽70深60的冰箱有什么款式(双开门冰箱宽70长100的有吗)

宽70深60的冰箱有什么款式(双开门冰箱宽70长100的有吗)

更新时间:2021-12-18 13:51:20

晋南地区流传着一首民谣: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说的就是隐藏在黄土地下的地坑院,几座大大小小的地坑院掩映其中,有点捉迷藏的感觉。正值午饭时节,我们循着炊烟敲开了一个地坑院的门,走出来的大爷还穿着棉袄。

我们正想问问大爷热不热,热情的大爷看见我们的装备就知道我们是照相的,热情地招呼我们进了屋:明显感到一阵凉意,口渴感觉也没有那么强了,地坑院窑洞冬暖夏凉的感觉比普通窑洞明显多了。

只见灶台上放着一盆刚煮好的红薯,小编问大爷怎么吃这么简单,大爷笑呵呵说,他和老伴今年都快80岁了,上年纪牙都掉了,煮几块红薯就够吃了。”另一个影友说大爷这红薯保存得真好,都没有长芽,我们那里早长芽种上了。“我有冰箱”,大爷说。“冰箱?”几个人看看周围:典型的上年纪人住的窑洞,土炕、灶台、几件旧式家具,没有看见冰箱。见我们一脸疑惑,大爷更是开玩笑说,我家的冰箱都用了60年了,不用电不花钱非常结实耐用。说着便带着篮子和绳子说,“走,我带你们去看看”。

跟着大爷出了门,沿着小坡来到窑顶,穿过一片果园,走到地头,看见黄土崖下有一个能避雨的小洞,只见大爷的掀起一个用纱网和木棍做的架子,露出一个洞口,口径大概60~70公分,原来是大爷说的不用电的土冰箱就是红薯窖啊。

小编家里以前也有红薯窖,好像很深,印象中以前大人下去时都先点火试试,怕缺氧出现危险,早已废弃不用,大人不放心,从不让孩子下去,估计很多朋友和小编一样没有见过红薯窖里面长啥样,今天小编就索性随大爷下去看个究竟:只见大爷麻溜滴就下到了窖底。

小编脚蹬着窖口留好的小坑,手扶着窖壁,手脚并用,总算下来了,黑漆漆一片,靠着手机手电筒观察了一番,目测有3、4米深,周围像打拐窑似地有四个小洞,大约2米深、宽高1米,只有一个洞里还零零散散地放着红薯,其它几个已经空了。从窖底往上看,脚蹬锃亮,一看就是有年头了,使用次数多了。

大爷只捡拾了几块红薯,说天气热拿出去很快就发芽了,往回走的路上,有人问大爷地瓜窖为什么建地里,一般人家红薯窖都在院里犄角旮旯里。大爷打开了话匣子,讲了这个地瓜窖的由来。大爷说,咱这黄土塬黄土层厚实,里面还有尖脚石,非常适合打窑洞。20多岁时,靠着一身好力气下崖掏窑,用了一年多时间给自己弄了个院:正窑、偏窑、牲口窑、茅房、渗水井都弄好了,就差个红薯窖。

有年岁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干旱缺水、看天吃饭的年代,粮食根本不够吃,耐旱、高产的红薯才是一家人坐底的口粮,红薯窖就是一家人的粮仓,修不好就麻烦了。家里本来窑洞就不多,院子里再挖个红薯窖又怕不安全,一不留神看不住孩子就麻烦了,还是他媳妇聪明,说要不就在地头挖一个吧,放工回来捎上几块就行了,省事省力又安全。想想媳妇说得有道理,庄户人淳朴,加上家家户户都有,也没啥不放心的。于是就找了这个避雨的地捻头,按照老辈传下的经验,农忙间隙断断续续地开挖,挖了三米半深,又按照家里红薯的产量挖了四个小洞,洞口用纱网木棍挡住,解决了通风问题,还不怕野物来糟蹋,顶上还有黄土层遮挡,下雨下雪也不用担心,前前后后这个大工程用了大半年时间,总算是了了一块大心事。

你说也真是神了,咱这黄土塬3、4米深温湿度最适合保存红薯了,每年收的红薯窖到麦收时都不会坏,青黄不接的时节,全靠它续命了。你看,这红薯窖真是个宝,不光可以贮存红薯,还可以储存白菜萝卜苹果馒头啥的,可不就是个土冰箱,结实耐用还不费电,这都快60年了,一点问题没有。靠着这口红薯窖,养活一家人熬过了那物资匮乏的年月。

说到这里,老人有点动容,可能是想起了那段难熬的日子。如今,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条件好了,多次要求老两口进城去住,物质也越来越丰富,需要用红薯窖储存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老人还是舍不得这地坑院,舍不得这红薯窖,几天不去瞅瞅心里就觉得缺了啥。

老人的动容使我们想起了那些仍然坚守在地坑院里的老人们,这里留有他们的青春岁月,吃过苦挨过饿,俭省的习惯已经深入骨髓,条件好了也仍然坚守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祝福这些勤劳的前辈健康平安吧。(更多图片故事点击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