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冰箱>

冰箱里边有个旋钮12345哪个档好(冰箱调档旁边有一个开关是什么)

冰箱里边有个旋钮12345哪个档好(冰箱调档旁边有一个开关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1-12-23 03:29:5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孟杰

国家卫健委6月3日通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7亿剂次。5月以来,疫苗接种进入了“加速跑”。3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位于七里山街道的一处新冠疫苗接种点,看大形势下小社区里,形形色色不同身份的人员,是如何组织200针新冠疫苗进行接种的。

又来苗了

“又来苗了,200针,北京生物的。”

2日下午4点,七里山街道办事处卫健科科长王乐在“市中疫苗接种群”里看到关于“来苗”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将信息转手发到了“七里山办事处疫情工作群内”。

这批苗被安排在了二七社区卫生服务站接种。

七西社区负责人杨春芝看到信息后,又将信息发送至了社区内的工作群。各社区的网格员又将信息一一通知到包保的居民那里。

“北京生物,200针,第一针第二针都可以接种。”居民张兆莲看到信息后,又将信息转发到了自己的家庭群里。

二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长刘敏是在2日下午下班前接到的信息。考虑到3日上午7点还要为社区的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卫生服务站和社区里经过协调,将3日这批北京生物疫苗200针的疫苗接种工作暂定在了上午10点半。可8点还没到,服务站门口就已经排了将近300米的队伍。

“这还不是最早的,前几天在海珀社区的临时接种点,有些老人早晨4点就过来排队了。”作为街道卫健科的科长,自打街道上的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王乐就没再睡过一个囫囵觉。

在他所负责的街道,一共有2.71万人,刚统计上来的数据告诉他,街道的新冠疫苗注射率已经达到了84%以上,这让这位科长觉得自己还能再撑一撑。

“大爷,给您个凳子,等一会,很快就排上了。”虽然接种工作通知的是10点半正式开始,但8点不到,王乐就准时出现在了卫生服务站门口。七西社区的负责人杨春芝带着社区的5名工作人员也一起赶了过来。

1个人在门口维持排队队形、2个人负责在门口办理登记手续、1个人在楼梯口负责叫号,自己负责在现场维持秩序,剩下的一名工作人员一会呆在留观室负责安抚情绪。一切安排就绪,杨春芝、王乐和在外排队的居民就一起等着卫生服务站“开打”了。

不能添乱

“可以打了”。10点刚过不久,卫生服务站那就传来了消息。三四百米的队伍开始攒动。

“先扫描登记,领取自己的‘预防接种凭证’,这次疫苗是北京生物的,大家看清楚了,有打第二针的别排错队了。”疫苗接种工作开始,王乐又扯着嗓子在卫生服务站外喊上了一把。连日来“超时服役”的嗓子发出的沙哑又粗犷的声音,把现场排队的居民都逗笑了。

杨春芝记得,在两周前,还难见这样的场景。

“3月底,我们就开始在社区里动员宣传大家打疫苗,发传单、打电话、入户走访,这些方法都用了,但真正来打的不算多。”杨春芝介绍,刚开始号召大家打疫苗的时候,很多人是有顾虑的。“挑时间、挑苗、观望。”为了消除大家对新冠疫苗的顾虑,上至街道、下至网格员,都下了不少力。

在二楼的接种区,23岁的护士张潇已经完成了手头的准备工作,开始招呼居民打疫苗了。10人一组,在二楼楼梯口拿到排号后,按照工作人员的引导,先在等候区完成预检,跟值班护士简单交代自己目前的身体情况。10点17分,张潇完成了3日第一针新冠疫苗的接种。

“三天不吃牛羊肉、海鲜、韭菜、香菜、葱、辣椒;三天不洗澡……三天不喝酒。”52岁的李国梁把手里的保证书和接种凭证往桌子上一放,先小声读了下贴在正前方的疫苗注射注意事项。

“能记住吗?”张潇轻身问了一句。“能。”李国梁把短袖的袖口又往上挽了挽。“放松。”张潇用棉棒擦了擦李国梁胳膊上的疫苗接种处。

“疼不疼呀?”看着张潇手里的注射器,已经撸起袖子来的张郁梅眼睛紧闭,不时睁开眼睛回头看看张潇,又紧张地扭过头去。“上一次打针还是生孩子那会呢,得十年了吧。”没有想象中的疼痛,打完针后,张郁梅自行到留观区休息。

下午1点10分,拄着拐杖走了15分钟,80岁的老爷子张允武再次来到卫生服务站。“上午来了一趟工作人员看我不方便专门嘱咐我这个点来的。”在二楼预检区,老爷子如实向护士介绍起了自己的病史。“我没三高,心脏有点毛病不碍事,有25年的糖尿病但是也不用吃药,我去专门咨询过了,说能打。”但说起自己曾经有过膀胱癌的时候,老爷子声音弱了下来,当听到医生说没问题时,老爷子一下子又精神了。

“国家让打,咱不能添乱。”

随来随打

上午11点半左右,刘敏匆匆跟“杜姐”完成了交班。

“支气管肺炎,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要不是急着去输液,刘敏是不会从疫苗接种的凳子上站起来的。早晨7点,刘敏就在卫生服务站忙活开了,7点到10点,卫生服务站先为社区里的老年人们进行了一次集中体检,里里外外消完毒,又开始忙活起打疫苗的事情来。

“每天几乎都会有苗过来,我们是随来随打,没有什么休息日了。”刘敏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年了,作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长,在日常的工作中,刘敏总想为其他几个小护士多分担一些工作,但实在是扛不住了。“我们一直都是三个人,三个人轮岗,两个人打疫苗,一个人预检。”服务站看三个人实在是太忙了,2日,又从其他地方将“杜姐”抽调了过来,跟她们组成了一个四人小组的疫苗小分队,因为太忙了,刘敏还没时间跟“杜姐”搭上话,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刘敏出来的时候,系统显示,已经有60多人完成了疫苗注射。“今天一共有200针,差不多下午1点半左右就能打完。”200针一天,平均每人打100针,这对刘敏和张潇来说,已经是小儿科,最多的一次她们一人一天不间段的打了300针。“手都不会写字了。”刘敏称,自己干的年数多了,还能经得起,但像张潇这样的小姑娘,当时手上都磨出了血泡。

“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来苗,就是四个人一起轮值。对于自己的辛苦,刘敏倒觉得不值一提,但在接种的过程中,刘敏坦言接种点偶尔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委屈。“上上个周,一位居民打电话骂哭了我们两个工作人员,最后打12345投诉,就因为他的健康码没有金边,可这是系统信息整合的问题,跟我们接种点没有关系呀。”

从年前到现在,刘敏已经不记得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休息了。5月16日,刘敏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大宝说,妈妈,咱们庆祝一下你休班吧!妈妈这是缺少了多少的陪伴啊!休班还要庆祝一下?数月的忙碌,刘敏的确觉得有点亏待了自己的两个宝宝和家人,但好在家里人对自己的工作都非常的支持。

“我有一个好婆婆。”刘敏幸福地说。

迟来的午餐

“我叫张潇,潇洒的潇。”

下午1点左右,200针北京生物疫苗的预约号已经全部分完了。门口登记区的工作人员开始收摊子。在二楼的接种区,张潇仍在忙碌着。

“请先看一下注意事项。”边从冰箱里取苗,张潇边嘱咐已经坐在凳子上的沈纯。

取苗,放在手里搓一搓,回抽、推药、摇匀、排气……一气呵成,当核实信息时,张潇发现,系统上并不是沈纯说的自己这是要接种第二针。再次核实并修改信息后,张潇为沈纯完成了接种。199号已经接种完了。本以为张潇就已经完成了今天所有的接种工作。但预检区那还零星有人陆续前来。

“有的是拿了号离开了,还得再等一等,把今天的苗全部都打完。”趁着人少的空档,张潇起身跺了跺脚,并来回走了走。从早晨10点多到现在,这是张潇第一次站起来。

透过张潇手上的手套,可以明显看出,在张潇右手食指上,粘了一圈胶布。

“您能看见纸上贴的东西吗,不能吃葱姜蒜,不能吃辣,三天不能洗澡、喝酒。”为张允武老爷子接种前,张潇担心老爷子眼神不好,特意放大音量为老爷子读了一遍接种后的注意事项。接种完,又用棉棒一直为老爷子按压到针眼不出血,并在老人得接种凭证下面写上了下次来接种第二针的时间。

急性子的老爷子接种完就想回家,也被张潇耐心安抚住了。

“现在人少可以多嘱咐一些,人多的时候真顾不过来。”张潇说,每天接种点都会来形形色色的好几百人,有的人很好接触也很配合,但有一些人的举动确实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他们是真辛苦,每天只要是有苗就得坐在这里打,一停不停。”已经完成了疫苗接种,黄俊正在留观室休息,本来想凑着中午休息的空过来碰碰运气,没想到一来就打上了,连队都没排,听说医务人员从早晨10点就开始疫苗接种,中午连饭都没吃上,黄俊着实为他们的敬业点赞。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1点半,因为疫苗接种的特殊性,张潇她们桌边是不允许放水杯的。三个小时一口水没喝,加上还没吃上午饭,张潇已经略显疲惫。冰箱里还有几个苗没有接种,至于要等到什么时候,张潇也不清楚。

下午2点多,张潇终于等来了她的午餐。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