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磁炉>

电磁炉如何煮白粥(电磁炉煮白粥的正确步骤)

电磁炉如何煮白粥(电磁炉煮白粥的正确步骤)

更新时间:2022-01-20 08:19:29

文/段绪军

鹿庄小镇欢迎您

在我们鹿庄小镇,平日里走的最勤、玩的最嗨、聊的最透,交住时最无拘束的,往往那些儿时的玩伴——发小。他们经常走动,就像小时候互相串门那样轻松随意,有时甚至连招呼也无须先打,直接推门而入,如同回家。吃也不用讲究,可丰可俭,高兴了,下馆子吃顿大餐、喝一箱干啤;嘴馋了,上锅台炒家常菜,喝普通烧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吃的舒服,喝的自在,享受的就是没有外面饭局的那种客套、虚伪。有这样一群发小的人,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那时电脑和手机还没出现,他们像群小狗一样在小镇上四处乱窜,不是今天到这片瓜地里偷西瓜,就是明天在那条沟渠逮鱼摸虾,血脉里流淌着黄土和河水的基因,所以他们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份亲密的纯真。

  在发小面前,无论你是镇长,还是家具厂里的普通工人,从小都是光屁股一起玩大的,在鹿庄街头见面可以无所畏惧直呼小名。每年的春节他们勾肩搭背地聚在一起,今天在这个发小家喝酒吸烟,明天到那个发小家打麻将,说起小时候的事他们真是如数家珍,比夏天吃冰棍还畅快。那时他们端一碗稀粥找发小,能窜半个庄。小嘴凑到对方的碗沿,彼此赞叹各自的饭香。一到春天,大地万象更新,他们什么都觉稀奇,对什么都有感觉,便四处溜达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的喧闹!最精彩的是谁说漏了嘴,提到河边的桑葚红了,五里外的矿区商店来小人书了,或田野哪段水沟里能用手抓到野鱼了……抬屁股就窜,生恐晚到一步,乐趣归人,空留遗憾。速度和竞争的意识,就在玩乐中扎根了心间。

  在我们鹿庄小镇,拥有这样岁数的人,谁没有一群故园发小呢?他们过着富裕的日子,却无比神往地重温着儿时贫穷的旧梦,只是为了从小他们建立起来的那份亲密无间的快乐。

一个男子或女子,到了十八岁,必须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在我们鹿庄小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这句话道出了媒婆角色的重要。我们鹿庄小镇有四个自然村,每个村子都有几个这样能说会道的媒婆。哪家儿子该娶?谁家闺女该嫁?都在媒婆心里装着。小伙子到了该提亲的年龄,父母都得携着一箱酒或买上一条烟到媒婆家坐坐。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经过一番客套之后,媒婆第二天就带着小伙子到女方家见面。那时我们鹿庄的姑娘比较看重的有两样:一是相貌,二是人品。在第一次见面看了对方相貌和自己般配之后,就跟媒婆讲等两天回话。就在那两天里,最辛苦的是她们的父母,四处打听小伙的人品问题了,比如坐过牢吗?打过架吗?在家孝敬长辈吗?都在打听之列。如是小伙人品差,长得再好也不会愿意的。如果那个小伙子有自由恋爱的前科,父母不但不会愿意,还会把媒婆毫无客气地说上一顿。

然而,时代进步了,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们鹿庄人的思想也在变,不再嗤笑那些自由恋爱的少男少女。可不管怎样,都要经过一个模式,先看看人有没有能力挣钱,然后看看家是否有像样的房子。相中后,由媒人牵头,男方给女方订亲钱及大大小小的礼物。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鹿庄小镇的家具业如火如荼地兴起,姑娘小伙在婚姻恋爱上也有新的招数。在一个工厂里打工,少男少女朝夕相处,日久生情,正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妹妹你是我的人,不许别人去提亲,世上的好人千千万,我是最疼你的人……”自由恋爱在我们鹿庄小镇上遍地开花,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一个小伙看上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只要用微信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能把水葱一样的女孩带回家,省略媒婆这道手续,在我们鹿庄小镇变成了一个新的时尚。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钱成了好东西,在使得我们鹿庄人富裕的同时,也让我们鹿庄人躁动不安。钱是个两面人,充当了好人坏人两个角色,让人欢喜让人愁。

  我们鹿庄的女人永远忠诚,一心一意守着家。家中存的钱多了,她们却怀念过去清贫的日子,希望丈夫能留在自己身边,生怕他们在外见了野花变了心。

  可我们鹿庄的男人那些年来活得也不容易!不是在这省小煤矿里挖煤,就是到那省的工厂里做工。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工作,他乡容纳不了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漂泊,就像天上的候鸟,海阔天空,哪儿合适到哪儿去。他们在外打拼的时候,没忘在家终日劳苦挑大梁的妻子,她们才是我们鹿庄男人真正的归宿。我们鹿庄人多么渴望,什么时候鹿庄小镇能变得像江南的华西村,天津的大邱庄那样繁华,能留住他们呢?让他们和自己的妻子朝夕相处呢?

  直到两千年的春天,我们东段庄有对年轻夫妻,在鹿庄小镇上开了一家店铺,经营铝合金门窗生意,闲时他俩精心设计一套钢木家具,拉到大连新产品展销,竟然让几个外商看中,提前付款订购,夫妻俩就用这种借钱生蛋的方法,在鹿庄小镇上开了家具厂。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鹿庄小镇的个体经济从一套钢木家具开始,仿佛一夜之间几十家钢木家具工厂如雨后春笋一下子冒了出来,把往日冷冷清清的公路两旁挤得满满当当。经过产品的更新换代,昔日名不见传的鹿庄小镇,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松木家具生产基地。人们也开始转变消费观念,男的西装领带,名牌手表,皮鞋锃亮;女的长发牛仔,黄金项链,珠光宝气。夫妻俩整天牵着手逛商店、下餐馆。慢慢的,家里的钱像满天飞舞的雪片多了,他们不但买上小轿车,还离开老巢到贾汪城区购置了一套套房子。

  而今,在我们鹿庄小镇,一对对夫妻正阔步向前走在自己亲手筑就的康庄大道上。那欢快的脚步声,那悄悄温馨的私语声,那小轿车的汽笛声,是他们幸福和谐的心曲!

  在我们鹿庄小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最难念的一本就叫“婆媳经”。

  新上任的婆婆辈儿们觉得自己亏了。她们一路从艰辛中摸爬滚打过来,吃够了苦头不说,年轻时还要看婆婆的脸色行事。那时她们天不明就起床,给婆婆端尿盆倒尿罐,投炉子烧火做饭,如今好不容易熬成了婆婆,想享几年福,谁料到世道变了个儿,儿媳倒成了婆婆,天天睡到大天亮。自己还是如从前那样天不明就起床,扫地做饭,还要看儿媳的脸色,活像个老妈子。有时候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弄得鸡飞狗跳的,儿子作为中间人,不但不向着自己的母亲,还对她们的裂眼睁,太让人伤心了。所以她们逢人就诉苦,讲她们过去的辛苦,作出的牺牲。同时对比儿子结婚后,对她是怎样的不管不问,把全部感情倾注自己老婆身上的,真是小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如何如何让她们难以承受……抱怨归抱怨,呆子过年瞧街坊。家家如是,想到这她们心里也就坦然、平和了。

  在我们鹿庄小镇,最得意的是刚过门的这些小媳妇了,她们如阳光下栖落在翠绿枝头的美丽的小鸟,像在广阔田野上翩翩起舞的蝴蝶,她们挣扎了多少年,拼搏了多少年,终于冲破旧俗的束缚。再也不像婆婆辈的那代女人,成为公婆任意支使干这干那的小丫鬟了。看到婚后有了小孩婆婆对自己勤勤恳恳的付出,她们也懂得感恩。等孩子长到二三岁,她们就把孩子交给婆婆带,自己到家具厂里打工。一大早走了,到傍晚才回来。白天见不着面,这样婆婆们倒落个清闲自在。于是出现这样的场景:在鹿庄小学和阳光幼儿园门口,一早一晚来接送孩子的,都是些年过半百的老婆婆,她们开着封闭式电动三轮车把孙子接回家,刚打开电磁炉熬好稀饭,媳妇们就提着从鹿庄小镇上买的热馒头和家常菜鱼贯而入,席间媳妇首先用筷子夹块肉放进婆婆碗里,然后像男士一样双手抱拳彬彬有礼地说:“妈,你辛苦了!”婆婆自然受不住,忙迷眼带笑地回答:“媳妇干了一天活,才辛苦哪!”

  这个时候,婆媳之间的关系就像两条清凉的小溪交汇在一起,是最缓和融洽的。

  写鹿庄风情,我不得不说我们鹿庄小镇上的女子,近些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很难单从发型、衣服、身材来立刻分辨出已婚女子与未婚女子的身份。而三十年前已婚女子与未婚女子在着装打扮和发型上有着明显区别,过去一个妇女只有在少女时代,脸庞像苹果鲜艳,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才像刚刚盛开的桃花一样显得清纯秀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那是因为过去贫穷,生活的压力和常年顶着一条毛手巾在田野里的劳动,使她们的眼角及早出现鱼尾纹,一个女子到了三十岁就显得老气横秋了。现在的女子生活好了手头有钱了,华丽高档的衣服一套一套的,整天搽粉抹口红,留着一头瀑布型秀发,就是到了四十也像六月里的荷花鲜亮鲜亮的。这样一来,一对留着瀑布秀发的母女俩在大街上行走,往往会让人产生错觉认为是姐妹俩呢。

  总的来说,我们鹿庄小镇的风格,是重视女性后颈发际的柔美,发际长,这样就更能衬托女性的气质。不过即使是发际较短的人,露出洁白的脖颈和灵秀的前额,也会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

  我记得小时候,女孩子五六岁大的时候,头发长了,一般都是扎着两根羊角辫,用红毛线系上,显得特别活泼可爱。等到她们十几岁的时候,根据各自的喜好,有的女孩子留长长的麻花辫,我们这里俗称马尾辫;有的女孩子留齐耳短发,我们这里俗称运动头;有的女孩子把这种羊角辫干脆原封不动留着,加上红褂绿裤穿着,更能体现出一股纯正的田野秀气,相当不错。

  出嫁后,她们才恋恋不舍把羊角辫解开,出门到田野劳动,顶上红色的毛巾,这时候是一个村妇的模样。随着时代变迁,小镇女人审美观的改变。在我们这里已经见不到麻花辫和羊角辫了。相比现在我们鹿庄小镇女孩着装和发型的亮丽,我更怀念过去那种小镇姑娘留羊角辫,穿着红褂绿裤的衣服而体现出来的青春和纯洁,她们是鹿庄小镇人性的最自由和最美丽的表达。她们给过去风光枯乏的鹿庄小镇增添了一股妩媚的生气,她们将短暂的花季照耀了我们鹿庄小镇那平淡严谨的岁月。留下了恬静美好的乡村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