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磁炉>

380v六眼电磁炉接线法(三相电磁炉接法图解)

380v六眼电磁炉接线法(三相电磁炉接法图解)

更新时间:2022-03-26 23:57:27

框哥说:今天为大家带来三组“手艺”:蔚州已有300多年历史的青砂器,即将停产的传统风炉,以及西双版纳曼扎小寨中的制陶工艺。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陶器,陶器是水、土、火融合了匠人心血的产物,它伴随人类从古代一路走来。时至今日,包括制作陶器在内,很多手艺行将消失,难道我们只能静静看着这些图片,并且目送?

《青砂器制作工艺》

摄影/撰文:

参赛摄影师——奈何花落去

蔚州青砂器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制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其物美价廉、用途广泛和性能独特而久负盛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砂器与现代各种器皿相比不够美观,市场需求越来越少,现仅存蔚县白河东村一两家烧制青砂器的作坊,且出产量越来越少,这一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境遇。

对青砂器坯进行精心修磨。

利用模具制作青砂器坯。

制作车间里堆满了青砂器,显得非常拥挤。

全部是手工制作的工艺已经接近失传。

制作成型的青砂器就晾在身边。

制作的师傅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风炉制造者》

摄影/撰文:

参赛摄影师——六眼丑虫

风炉曾经是中国南方群众生活必备的一种生活用具,随着电磁炉、液化气炉等普及风炉逐渐被淘汰。目前只有一些进宅结婚仪式上才用到,兴盛的风炉制造日渐凋落。广西荔浦修仁多家风炉制作作坊只剩下了一家,由于工艺复杂,无利可图,年轻人根本不愿意从事制炉。制炉师傅感叹明年可能就不再从事制作风炉。

制炉师傅在码好炉坯准备用火烧制。

制炉师傅在锻打泥胚并装进泥模内。

制炉师傅在分割锻打好的泥胚。

制炉师傅在做炉坯。

《曼扎最后的制陶人》

摄影/撰文:

参赛摄影师——Lovexn99

曼扎,是西双版纳勐混镇的一个普通傣族小寨,曾以手工慢轮制陶这一远古的技艺而远近闻名。随着工业发展,传统傣陶制品的需求逐渐下降,收入微薄的制陶人相继放弃制陶,另寻生计。如今,传统傣陶就像一个古老的记忆,早已淡出了年轻人的视线,尽管还有少数几个老人在坚守,但这项手艺的前途是令人堪忧的。

制陶,傣语名曰“板磨”,俗称“土锅”,傣族制陶工艺被称为傣族文化的“活化石” ,品种主要有锅、罐、甑、壶等,其中以土锅最有名。

傣族土陶选用质地较细,黏性好的胶黏土,晒干后存储,使用前捣碎。

泥土经过捣碎后,要用筛子筛出未捣碎的土块。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傣族土陶曾广泛使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和佛事活动中。但随着时代发展,仅少量用作建筑物屋脊的装饰品和宗教器物。

经过筛选后的细土和沙按照2:1的比例混合,以使得土陶在烧制过程中更易成型。

沙、土混合后,加入清水进行揉捏。揉捏过程一般持续10分钟以上,确保制出的土陶质地均匀。经济效益不高,还要经常和泥土打交道,传统的傣陶早已淡出年轻人的视线。

傣族土陶工艺特点为慢轮手工制作,成胚方式多样化,有无转轮制胚、脚趾拨动慢轮制胚、手拨动转轮制胚等,曼扎村多采用脚趾拨动慢轮制胚。

制胚完成后要用木拍拍打出印纹。74岁的老人玉甩说,自己11岁就跟着母亲学习制作土陶,家族里,这门手艺传到她已经是第五代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村里的做土陶的人所剩无几。

打胚结束后,陶器要日晒半小时,而后再用木板进行拍打,这个过程要重复3次。一天下来,她们大约能做30个陶器。

陶器经过日晒后,要用稻草烧制,整个烧制过程大约持续10小时。玉帕说,每个月她们能烧制出陶器一百余个,陶器价格为6元到20元。老人的儿媳玉帕说,眼下,年轻人该学的,是能够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手艺。

毕竟时代发展的车轮会一直向前。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关于傣陶制作,曼扎的人们只能想起一些美丽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