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磁炉>

电磁炉可以放在厕所间烧饭吗(电磁炉能在房间做饭吗)

电磁炉可以放在厕所间烧饭吗(电磁炉能在房间做饭吗)

更新时间:2022-03-27 12:08:07

在香港,

月入上万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

不足七平方的房间里住着一家四口,厨房就在厕所里,餐厅就在床边上,再加上堆到天花板的杂物,一家人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全职太太少灵,是这个家的女主人,丈夫星涛是一名保安,尽管月入过万,但在寸土寸金,消费水平奇高的香港,还是有些不够看。

为了生活,夫妻俩只能搬进这间不足七平方的㓥房,所谓的㓥房,就是把普通住宅分割成面积不等的小房间,十平方已是最大的,就这样, 租金也要三到五千元,仅在2017年 ,香港就有21万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积狭小 ,就必须合理利用每一个角落,连门背后都放满了杂物,大门只能开到一个人进出的距离。

下午 ,少灵带着孩子到市场采购,平时她都在食物银行(专为当地穷人发放食物的慈善组织)领取食物,一般会领面包券、 超市券、 快餐店券, 能省一分是一分,但今天的番茄不太好 ,加上孩子想吃肉,她便顺道一起买了。

少灵十三岁时跟着妈妈来港与爸爸团聚,如今十多年过去, 结了婚生了孩子,连续换过三个地方 ,还是没能摆脱住㓥房的命,现在这个家 ,她只能在一个角落做饭,案板放在洗衣机上 ,这样简陋的环境 ,根本算不上厨房。

从前只有一个电磁炉,做饭就得一个小时, 开饭时菜都凉了,现在两个电磁炉轮番工作, 也没好到哪里去,煮一次饭就得出一次汗,锅盖一揭开 ,油烟全冲上来黏在脸上,做好之后还得立即清洗 ,保持干燥,不然水就会流到床边。饭桌是孩子的写字桌,一家四口都自觉缩起身子围过去,虽然房间狭小, 但他们还坚持一起吃饭。

晚饭过后,少灵和丈夫总会去公屋楼下看看,夫妻俩已年过三十 ,他们排队等名额已有五年,身边的朋友大多和他们一样住在㓥房里,公屋就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少灵家隔壁住了一对母女,阿娥十七年前从越南嫁来香港,三年前离婚之后, 和新男友在一起生了女儿美妍,可是对方因为经济问题不想抚养女儿,母女俩便相依为命。但这间房子环境更差,做饭就得去厕所 ,哪怕肉眼看不到, 也能闻到味道,可以说这就是一个老鼠窝,

阿娥很少做饭, 几乎都是打包后带到附近的公园吃,这样做的人不在少数 ,遇上人多的时候 ,还找不到位置,在她看来 ,公园至少能看见天空 ,而待在家里连呼吸都困难,碰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快餐店就成了就餐地首选 但那里价格更贵,对阿娥来说, 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带着女儿去公园玩耍,看着孩子脸上的笑容, 她就有无限勇气面对生活的艰难。

五十五岁的阿高,平日忙着厨师工作 ,很少和家人一起吃饭,一年到头, 只有冬至的时候,会趁着餐厅休息的四个小时赶回去 ,与家人一起吃饭过节,一家三口住在不足七平方的㓥房里,和另外两家共用一个厨房 ,平时煮饭也要排队,好在多年相处下来,大家都摸清了对方的生活习惯 ,主动错开做饭时间。

下午四点,阿高和妻子开始做饭,饭桌同样是孩子的写字桌,这时社工上门拜访,邀请阿高帮社区厨房制作食谱,希望外界了解㓥房家庭所面对的困难,阿高欣然应允,妻子海云也会带着儿子前往社区厨房和邻居一起做饭,这里免费对困难家庭开放 ,还会提供部分食材,海云和孩子十分喜欢这里,不用担心一转身就是碰掉东西,更高兴的是 ,能和相同境遇的邻居一起吃饭聊天,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彼此的难处,平时居于狭小空间的压力也能得到缓解。

阿高看着 ,心里说不出的愧疚,1997年金融风暴前 ,他还是船务公司的营业员,那时他有车有楼 ,从未想过会落魄至此,除了全心全意对待家人,他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公屋名额,据2017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贫穷人口连续第三年增加达137万名,每五个香港人便有一个属于贫穷。

少灵这样的人们代表着香港的另一面,他们看着电视中的繁华香港,住的却是狭小阴暗的“老鼠窝”。对他们而言, 并非没有别的选择,但没人愿意离开,也许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也许是为了心中的打拼梦,更可能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便自发地认为, 自己没了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