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

嵌入式电饭煲柜子(餐边柜放电饭煲的柜子图片)

嵌入式电饭煲柜子(餐边柜放电饭煲的柜子图片)

更新时间:2022-04-04 04:59:53

记得点击关注“装个好房子”哦~

每天为你带来装修干货、改造新灵感与美好生活故事

探寻美好居住方式,我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整理收纳开始慢慢走进大众视野。

似乎是因为居住面积变小,或是家庭人口增多,亦或是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家,好看、实用又能装。

正因为如此,近藤藤麻理惠、近藤典子、山下英子等人的收纳方式,才越来越火。

国外电视台邀请近藤麻理惠参加节目,讲解她的整理术

不大的房子,经过她们的用心规划整理,总能焕然一新,变成让人羡慕的“别人家”。

其实除了这些主妇,还有一个有“收纳王子”之称的人,同样对收纳这件事儿,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和传达,让人收益颇丰。

140个收纳空间、耗资1亿日元

为家人打造完美收纳宫殿

这位“收纳王子”名叫小岛弘章,原本是个搞笑艺人,后因整理收纳被更多人所熟知。

他出版的有关收纳的书籍,在日本累计销售40余万册,平均每年召开200多场收纳讲座,场场爆满。

近日,小岛在一档综艺里曝光了自己的家,看过的网友无不惊呼:“简直是收纳宫殿!”

从入户门起,细致的收纳就展现出来了。

平平无奇的木质大门暗藏玄机,朝向室内的一侧安装了两个黑色盒子,一个用来放口罩,一个用来悬挂钥匙。

进门处有一个较矮的鞋柜,主要用来收纳小岛和妻子近期穿换的鞋子。

鞋柜内部利用门板与鞋板之间5cm的距离,安装专门放拖鞋和清洁用品的架子和收纳篮,方便随手拿取。

鞋柜柜面是专门的鞋帽间,也是传统日式的土间,防止户外的灰尘和沙子被带入室内。

左右两侧定制通顶开放式高柜,搭配33个收纳盒,收纳剩余的鞋子,以及行李箱和孩子们出门时的玩具。

细节上,所有的物品根据妻子和孩子的身高,由上至下依次排列,每层的高度也不同。

走出衣帽间就是通往上层的楼梯了,楼梯下方做了一个收纳扫地机器人的空间,方便它工作的同时,也十分隐蔽。

楼梯对面是四式分离的卫生间,其中洗面台区域的布置,是小岛最为满意的。

超长的镜柜和由12个小抽屉组成的洗漱柜,将所有的日用品都收纳其中。

化妆品、吹风机、卷发棒等各种物品,都有自己的位置,释放出台面空间,视觉上清爽又利落。

另外,小岛还根据妻子的使用习惯,将她的化妆品规划在左手边,使用起来舒适且方便。

妻子每天都要用的卷发棒,也有专门的收纳场所,还在其中增设了插座。

卫生间右侧是步入式衣帽间,中间还有一个中岛柜,一家四口的外衣和内衣,可以分开收纳,一目了然。

走到二楼向右转,是一体化餐厨,也是小岛家的核心区域。

开放式的厨房位于整个空间的最内侧,长长的餐桌摆放在中间,动线极其流畅。

餐桌背后,还有个双人工作台,妻子准备餐食时,两个孩子可以坐在这里阅读或写作业,一眼就能照看到。

作为家里使用频率最高、小物件最多的地方,这里被布置十分整齐。

所有物品根据各自的使用功能进行收纳,都在一转身或一伸手,就能拿取到的地方。

比如水槽下方的柜子里,放沥水器等物品。

电饭煲下方,是大米收纳盒。

碗筷也在电饭煲附近,完美缩短家务动线,孩子也能随手拿取。

常用的调味料,放在位置较矮的抽屉里。

不常用的,就收纳在吊柜中。

厨房背后,是一个用于收纳大型家电、储备食材的房间,与客厅联通,形成超级方便的洄游动线。

客厅定制了储物式电视墙,不同尺寸的格子,将扫把、吸尘器、以及各种小物件都收纳其中。

三层是小岛夫妇和两个孩子的卧室。

因为有专门的衣帽间,夫妻俩的卧室中就不再摆放大型柜体,只满足睡眠需求即可。

虽然面积不大,却摆放了一张占满整个空间的大床,不用分床,也能不打扰彼此的睡眠。

因为孩子的年纪还小,需要足够的玩耍活动空间,所以儿童房的面积相对更大。

左侧是收纳区,五颜六色的玩具整齐地摆放在矮柜中,孩子们玩过后,可以自主整理。

卧室旁还有一个衣帽间,用来收纳过季服装。

打造这样一个收纳系统完美的家,小岛足足用了140个收纳空间,耗资1亿日元!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小岛却觉得特别值,自己住起来舒服,老婆做家务时也方便。

不少网友也表示:“这简直是我的理想家,想照搬!”

但是,这种传统的日式收纳方式,真的适合中国家庭吗?

一丝不乱的89㎡三居室

秘诀竟是不做过多柜体

别急着下结论,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位于杭州的89㎡三居室。

原户型中有3间卧室和2个卫生间,虽然功能区域是够了,但由于整体面积不算大,被分割得略显狭窄零碎。

尤其是卫生间,面积非常小,舒适度也不大。

同时,走廊长达4米多,造成空间浪费。

原始结构图

根据屋主的习惯与需求,设计师进行了如下改动:

1、保留一个卫生间,客卫改成西厨;

2、一部分过道空间挪给原主卫,扩大内部面积、提高舒适度;

3、提高现有过道两边的功能性与美观性,让其变成公共区域的一部分,增强整体感。

平面设计图

玄关:增设大量嵌入式储物柜,让进出门动线更加便捷

进门左手边,定制白色嵌入式通高衣柜,并细分出放鞋、挂衣与随手置物的区域,让日常进出门时的动作,更加自如。

进门右手边,就是中厨了。(通过户型图可以看到)

餐厅:餐边柜做西厨,美观又实用

走过玄关走廊,就是餐厅 西厨了。

西厨与餐厅的位置选择很巧妙,紧挨半开放式书房,方便屋主工作累了,去做一些简餐和烘焙。

地面和墙面的复古小砖,灵感来自于巴塞罗那老式建筑,复古绿和几何花纹,对称又清新,让人眼前一亮。

因为这里需要收纳的物品不算多,就只做了一个简单的嵌入式吊柜 下柜,与墙面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整体感十足。

台面上做了一个小水池,方便清洗小餐盘、杯子等物。

餐桌是折叠的款式,日常状态下为90x90公分的尺寸,不占空间,如果有朋友来家里聚会,可以将其展开,变成1.8米大长桌。

书房: 玻璃隔断 搁板书架,小房间也能宽敞又通透

屋主对于书房的要求,比较特殊,比如不要放凳子、不要封闭却得隔音。

于是设计师以成龙主演的电影《快餐车》中的餐车巴士为灵感,为她量身定做了这间半开放式书房。

打掉房间两侧的非承重隔断墙,安装巨大的玻璃门和玻璃窗,既能起到隔音的作用,也不阻断视野。

工作台前的窗户,采用上下折叠的形式,开合后不占据其它空间,也不容易造成磕碰危险。

升降式的书桌,可以根据屋主具体的使用需求,自行调整高度。

书桌背后是开放式书架 封闭式下柜,这种半开放半封闭的储物方式,非常适合在面积小的房间中使用,能够有效消弭大型柜体带来的压抑感。

书架也可以灵活调节,随意安排搁板的位置。

客厅:不设大型柜体与家具,却依然一丝不乱

站在玄关处,就能看到开敞的客厅,人字形铺贴的木地板,精致又复古,很好地延伸了视觉面积,空间感十足。

墙面是温柔的炼乳色,又素又暖,让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淡淡的甜味,可爱却不失大气之感。

再配上小巧的中古家具,咸淡适宜。

客厅对面,是轻巧的电视墙,除了几株花草外,不设任何多余装饰,拥有很强的呼吸感。

卧室:复古感十足的睡眠空间

卧室一扫公共空间的清淡,优雅知性的朱砂红为主调,塑造出复古感与年代感。

木质中古家具、黄铜灯具、挂画以及编织款柚木床,让整个空间多了一份自然意趣。

双人床左右两侧,采用不对称的布局,右侧的床头柜用于放置睡前使用的物品。

左侧则是可以收纳很多小件物品的斗柜。

多功能房:比卧室使用频率还要高

多功能房以一幅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为开篇序曲,走的是日系风格。

地面上直接铺了榻榻米,和朋友小聚、练瑜伽、听音乐、睡午觉、拍摄、冥想都会在这里进行,使用频率比卧室都高。

不少人都有个误区,想要家里好看又能装,就要完全遵循日式收纳方式。

不管家里有几口人,无论是暂时独居、只有夫妻二人还是未来要孩子,必须提前做足了收纳空间,柜子越多越好。

但是你看,这个杭州小姐姐的家表面上看过去,不是每个空间都设置了大型柜体,而是在需要承担较多收纳任务的地方,做了少量几组嵌入式,但已然完全满足收纳所需,就算未来结婚生子,再在个别房间添置一两个高柜就够了。

适合中国家庭的收纳

绝不是照搬照抄

事实上,想要家里一丝不乱,又能住得舒适、方便,绝不能照搬照抄传统的日式收纳,不然很容易水土不服。

比如与日式收纳相辅相成的断舍离。

中国进入富裕期的时间不像传统发达国家那样久,很多人都只是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离物质过剩仍然很遥远,“用完就扔,扔完就买”的方式,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

图源:《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再比如很多日本主妇赞不绝口的收纳神器,虽然好用,但真正使用起来却没那么方便。

还有像文章开头中提及的小岛先生那样,直接在家里打造140个收纳空间,虽然规整又方便寻找,但打扫起来却很辛苦。

这些都只适合传统的日本家庭,需要有人专门负责家务,而对于大部分夫妻白天都要上班的中国家庭而言,实在过于麻烦。

那么,真正适合中国家庭的收纳是怎样的?又如何让日式收纳“水土相符”呢?

1、借鉴日式收纳的小技巧

· 集中摆放:把要进行整理区域的物品全部摆出来,如果需要断舍离,才能更容易抉择。

· 收纳工具:颜色上尽量以浅色为主,白色最不容易出错,款式保持3种以内。

· 贴标签:去包装或需要被装在柜子里的东西可以贴上标签,更方便拿取。

· 触手可及:虽然不同家庭的收纳需求不同,但总的目的是一样的,都为了生活起来更加方便、家居空间更加美观。

2、收纳柜够用就好

收纳柜太多,容易影响居住体验、隔音甚至危及房屋结构,所以,只要房屋内总体收纳面积数量达到最低值,不限收纳种类,基本满足平常收纳就足够了。

通俗地讲,就是让人觉得刚刚好。

身为囤物癖,却喜欢家里看上去“空无一物”的屋主,就在餐厅和客厅中各做一面超大的储物柜,所有物品都能收进去,除此之外,公共空间再无其它收纳柜。图源:设计师17英里

3、立体展示

用建筑术语来说立体展示,就是:高容积率。

把平铺的东西,集中到一处,进行垂直收纳,可以腾出更多空间。

洗手池侧边做了开放式的洗漱柜,留有电源可以为电动牙刷、剃须刀等充电;下柜是拉篮用来收纳吹风机卷发棒等;靠近入户门的一侧是通高的鞋柜。图源:苌硕设计

其实,无论是哪个国家,或是哪一个人的收纳方式,都只是适用于他自己。

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其中的技巧,而不是全盘照搬照抄。

想要真正适合自己,应当从房屋的具体情况,和家庭成员的习惯出发,既不浪费空间,又有恰到好处的留白。

这样,才能让收纳为生活服务,而不是为了收纳而生活。

本文案例及部分图片由墨菲空间研究社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