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

amadana电饭煲2升(vdada电饭煲中文说明书)

amadana电饭煲2升(vdada电饭煲中文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2-04-13 18:46:05

前言:前天参加一个朋友聚会,朋友W分享了他的品牌运营故事,坐标:深圳 ;产品:小家电-空气循环扇,冷热加湿器等, 品牌:日本amadana,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朋友W创业前在艾美特做销售,在这家公司待了13年,对这个行业都非常了解,下游供应端:从原材料,方案商,生产工艺,代工厂,再到上游端的销售渠道人脉圈,在这个行业深根细作这么多年用他的原话说“只要有好产品,根本不愁客户”,他以前的客户有做线上电商的,线下超市的,礼品渠道的,银行政府机构内部关系等。

什么样的商业闭环?

拿日本品牌授权(全国总代)---原创产品设计(自己公司团队 品牌方免费设计)---代工厂生产(国内知名品牌代工厂)----多渠道销售(线上京东天猫 线下实体店 个人关系网礼品渠道,例如移动积分兑换政府&银行积分兑换,后期展会推广)----“国际”品牌效益(高逼格高颜值高质量产品,国外品牌轻松入驻京东天猫等大平台,自主定价和溢价产生高利润,高利润指的是同样产品相对于国内知名品牌)---利润投入产品开发和多渠道推广---提高声誉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忠实粉丝 --- 如此循环,当然这只是我听到的,可能还有很多环节我并不清楚


为什么去要拿国外品牌而不是国内品牌?

国内电器品牌如美的,格力这些行业利润已经很透明,朋友W说目前客户卖这些品牌的产品很多就只有10个点甚至56个点的毛利,除去运营,推广成本所剩无几,像鸡肋。但如果你的产品有国外品牌背书,可以提高几个档次秒杀同行对手。

借力国际品牌有以下优势:

  1. 可以弯道超车。借助国外品牌知名度迅速杀进市场,哪怕这个国际品牌并没有人听过,国内的消费者心里也会认为我买的是国外进口的东西跟国内满大街的都是的产品不一样,我们不一样。
  2. 国外品牌有更高的利润空间也就是品牌溢价。假设同一款产品成本100 元,国内品牌可能利润最多加15个点到30个点不得了,但国外品牌加50个点100个点应该问题不大,因为没有对比性,据朋友W透入他有客户某些产品达到300%-400%利润。
  3. 自主定价,限定客户起卖价和最高售价。比如卖给客户100元,可以要求客户最低零售价不能低于199或者299,最高售价不超过599,当然很多时候不会去限制最高售价。这样商家卖你点产品有更高的利润,他自然会花更多的钱去推广。
  4. 5. 6.789

正因为朋友W看到国际品牌有这么的优势,所有他很清楚如果出来创业要自己创造一个品牌从0到1,一方面需要是很长时间可能看好的产品市场早就被同行占有了,二方面现在的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可能没等品牌做起立资金流已经断流,白花花的银子就打水漂。所有朋友W想找到国外品牌授权,借助已有的品牌,打通整个行业的上下游(行业内13年积累的供应端和客户端资源),这样创业成功的机会更大。说干就干,朋友W他一直对日本的产品设计很看好,并且很早就留意到日本的一个品牌也就amadana,他们设计的产品很独特符合自己的产品定位.(朋友W公司的产品定位中高端,白领阶层或者说对美有追求的人,买产品不仅仅是买产品功能本身,更注重产品外观设计的美感)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品牌,朋友W亲自去了日本实地考察,发现这个品牌的产品在日本当知名度并不高,可能只有20%的人知道,但是只要知道这个品牌的人,对他们的产品都很认可的人,忠诚度复购率都很高,应该是喜欢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外观。同一个商城一样的产品这个品牌的价格也会比其他品牌高一些,当地的小风扇价格已经杀得你死我活,而这个品牌依然不掉价并且还有很多消费者买单。当然,我也会做自己的品牌,关于品牌营销,品牌命名最近听得到课程也有点自己的思考,还在学习当中,有机会可以跟大家分享。

目前和品牌方的合作模式?

  1. 战略合作,签了十年的品牌授权,每年1月份支付品牌授权费,具体金额朋友没有透露,个人猜测应该在20万到50万人民币每年。
  2. 除了品牌授权费,朋友W还给了品牌方希望(其实就是画饼).先把自己公司包装成一家大公司,吹水说我们公司这个行业影响力多大,各种渠道一年可以做到******万营业额。并答应如果他们答应授权一年做到1000万业绩可以给他们8-10个点利润提成(数字是我编的具体不好透露)。等以后公司做大了他们一起创立一家子公司,给品牌商股份等等。但这真的只是画饼,国内集团公司都偷税漏税做假账,更别说跨国,还没有任何的监督。朋友W说这完全靠诚信,假设一年做了3000万,肯定不会实报,报500 1000万品牌方也不知道,也无法举证。
  3. 品牌方提供免费的产品输出。日本那个品牌是一家设计公司,他们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他每年都会免费为朋友W提供原创的产品设计。日本人做事追求精益求精加上做事效率慢,设计一款产品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但是他们设计的产品确实颜值高,独特,有美感,很香,用朋友W的话说就是设计出来的产品成为爆品的可能性极高

朋友W公司的结构?

朋友W和我一样都是学电子专业的,所有哪怕自己做其他行业在产品硬件软件这一块的人脉肯定有,再说现在深圳很多方案公司,只要你出钱,他们会996甚至会007为你搬砖。他找了一位前同事一起入股,作为原始股东一起干,那个同事在小家电领域有二十年的设计经验,并且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多年人品,设计能力各方面都比较清楚。朋友W的优势在于业务端,设计产品不是他擅长的,所有他说一定自己的核心设计团队,自己可以输出产品。后期朋友W主要负责品牌方维护和业务端,他另外一个股东负责产品研发。

其实很多公司都是这种玩法,公司只做产品开发设计,给工厂代工,大一点的苹果,近一点的倍思。如果未来我能在目前这个行业发展起来,我也会选择这种模式,自己养美工,结构工程师,软件,运营团队,几个业务精英,,,当然前期实力不够,可以找设计公司或者方案公司合作。如果公司运营良好积累一定资金后,那我会做怎么布局呢? B端C端国内国外同时干,自己公司做Alibaba,展会,亚马逊,eBay,速maitong,电话营销业务专员,地推(当地有稳定老客户后再动手),1688等。然后国内市场我会重点服务,跨进电商,比如做亚马逊的,贸易公司,采购办等,让美工做好4-6套不同的产品详情图,主图,推广视频等,直接输出给那些电商公司,并且还提供一件代发服务,只要你们有任何需求只管提,支出不大的情况下我统统满足。我自己做深有感触,很多初创企业前期根本没有预算或者精力去自己拍摄产品图片,视频,大部分都是用供应商提供的一套图片,这样就会导致明明是一款“私模”客户看到所有产品图片一模一样会认为这是“大公模”,肯定会把价格杀到最低,一样的东西你卖9美金,另外一家卖8.5美金,他肯定选8.5美金的。除了这个,还要跟客户保证,自己的卖价最低不会低于多少,一是保证大家都有利润,二是我的客户也更有信心去卖我的产品,不用担心碰到同一个客户比价时我们的卖价会很低, 他们价格上处于劣势。 对于我,不管是我的客户直接下单,还是客户下单给我的客户,最后订单都是我的,只是挣多挣少的问题。好像跑偏了哈,

目前和国内客户合作模式?

  1. 传统模式,自己投资,备库存。 也就当完成了一款产品的设计后,自己开模,打样,试产,量产。然后推送给现有的客户,让他们去推广,定一个最低起售价。一个产品可能成本200,客户卖价699 甚至1099,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客户自然愿意砸100,200 的推广费到单个产品上。
  2. 新模式,客户投资。A模式:假设一款产品原价卖999,确实能有些销量但是定价太高,潜在的客户群体多,但买单的人太少了,无法起量。可客户降价卖又拉低了品牌调性。 怎么办?针对现有的产品,假设原本朋友W直接买成品给他的客户是在成本上加30个点的利润,现在只加10个点15个点,成本boom,代工厂都向客户公开,客户要自己出资,卖原材料这些,除此外客户还要支付朋友W一笔保底品牌费比如20万一年,不管你出多少货这个钱客户必须出,而当出货量达到多少后,客户再支付利润的几个点。B模式: 客户有新的产品idea提供产品功能,外观等需求,朋友W团队帮忙设计或者客户自己设计,然后按照A模式操作,产品授权品牌给客户。噼里啪啦说了这么多简单总结一下,朋友W的短期暂时成功的原因:1.在电器行业有多年工作经验,了解市场,有客户有渠道,有二十年设计经验的合伙人2.提前布局,借力国外品牌IP,轻松入驻国内大平台,加速成长步伐3.唯一性的好产品4.只做大行业下的某个细分领域下的某系列产品(明年开始做“孤独经济”产品,一个人容量的烤箱,冰箱,火锅,电饭煲等)当一家公司的产品处于红利期,一定要提前布局,挖护城河,而且要深挖,不管是技术专利还是供应链等等等,必须保证短时间内或者往后,都没有同行能有你的竞争优势大。

感谢你还能坚持看到这里,第一次这么“用功”写文字用了56个小时,不过看来好像就只在记流水账

,不过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站在另一个视角去了解品牌运营的另一种玩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