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

电饭煲插上电所有灯都亮和显示88(电饭锅插上电所有灯都亮了)

电饭煲插上电所有灯都亮和显示88(电饭锅插上电所有灯都亮了)

更新时间:2022-04-14 20:03:28

最近,南都“微心愿”在由广东省委网信办、广东省文明办主办的“南粤大爱网结同心”——2021广东网络公益宣传推广活动中获评2021广东十佳网络公益项目。

谢谢有爱心的你们

伸出援手

完成他们的微小心愿

南方都市报联合广州市慈善会自2020年起推出“微心愿·善暖万家”,以低保低收入对象、困境儿童、特困人员等民生兜底保障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2020年至今,项目累计发动14973人次捐赠,为1100户困难家庭完成他们的“微心愿”,共募集善款326251.02元。

不过

我们仍未停止脚步

广州市慈善会与南方都市报联合推出的

“微心愿·善暖万家”

再次上线!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本期我们关注困境家庭,

他们思念着亲人的相伴,

奢想着温暖的被窝,

抑或期盼一桌热腾腾的饭菜。

新的一年,

他们的生活渴望改变。

你愿意帮帮他们吗?

档案:阿强(化名),27岁,小时候的一场大病,让他从此智商停留在了5、6岁,无法工作。父亲多年前就已下岗,一家三口仅靠母亲微薄的退休金过日子。

愿望:想要一床棉被

走进糖厂旧宿舍区,位于顶层4楼的一侧是阿强和父母的家。推开破旧的绿色木门,里面是不到8平米的小房间。为了能容得下三个成年人居住,阿强爸爸在上面搭了一个小阁楼,平日妈妈就睡在阁楼上。

阿强在三四岁时,得过一场大病,从那之后智力受损,表达能力也出现了缺陷。“勉强读到了小学五年级,也实在跟不下去了。”阿强爸爸提到,从那之后,阿强就一直待在家里,直到如今已27岁了,平日里也几乎不出门。

阿强爸爸在2012年从糖厂下岗后,靠打散工赚些收入。不料,两年前,原本该退休过上清闲日子的阿强妈妈却被诊断出患了精神分裂症。早就患有糖尿病的阿强爸爸只能放弃打工在家照顾无法自理生活的妻儿。“她得病之后,连吃药都必须有人看着,还试过神智不清地想从阳台跳下去。”因为担心原本身体状况就不佳的阿强爸爸难以照顾母子二人,阿强的姨妈姨丈也经常过来帮忙,例如每月带阿强妈妈去医院复查。

如今,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仅剩阿强妈妈那份微薄的退休金。但每个月一家三口仅医药费需要五六百块钱,小小的家难以添置任何新的生活用品。

所谓的床,是爸爸和阿强睡觉的地方,没有床垫,只在竹席上加铺了一张薄被。剩下的就是两父子一起盖了20年多年的棉被。“希望能有一张新的棉被,冬天的晚上就不用互相抢被子了。”阿强爸爸说到。

如果您想帮助阿强实现愿望,

请点击下方的微心愿按钮。

↓↓↓

点击认领心愿

档案:祥婆婆(化名),88岁,丈夫多年前去世,膝下无儿女。两年多前因糖尿病恶化引发了青光眼,且治疗费就占了将近一半的退休金,日常在家就靠着模糊的视力自己做好三餐。

愿望:想要新的电饭煲和不粘锅

祥婆婆缓慢地挪动着脚步,走向放在客厅角落带着点点锈迹的电饭煲。这个电饭煲是她30多年前还在工作岗位时,作为先进工作者领到的奖品。

掀开盖子,里面是好几个形状颜色各异的番薯。“这就是我本周的午餐了。”祥婆婆介绍道。两年多前,因为最亲近的妹妹去世,祥婆婆伤心过度导致了严重的头痛,连糖尿病的病情也因此加重,并引发了青光眼。为了治疗青光眼,天天都需要滴四五种眼药水,有些贵的,一瓶就要两百块钱,每周要用两瓶,退休金几乎都用来了治病。

头痛,失去视力,丧亲,几种伤痛一时间击垮了祥婆婆,曾经乐观的她一度寻过短见。还好,被好心人及时发现,抢救了回来。随后,住了一阵子养老院,因为不适应,还是回到了家中一人独居。

幸好,从那之后,得到了其他亲人以及街道社工的关心,祥婆婆也放宽了心,逐渐适应了眼疾下的生活:电视不能看了,就买了个小收音机常伴身旁;有些必须查看的资料,就拿起一个超大的放大镜慢慢琢磨。甚至,逐渐地,只能看清人影的她也摸索着,拄着拐杖学会独自出门买菜。

现在每天早上,只要天气好,祥婆婆总会戴上墨镜,拄着拐杖去东湖公园。“有时候就坐上一个半小时,看看风景,看看远处,好像视力也逐渐恢复了些。”祥婆婆说,现在她的视力较以往又恢复了些,所以在家简单做点饭菜,也不成问题。

但家里用了四五年的电饭煲坏了,只能用回30多年前的旧电饭煲顶替着。她希望能通过微心愿领到新的电饭煲和不粘锅,在寒冷的冬天里给自己煮上一顿暖心饭菜,照顾好自己,不再让亲人和社工担心。

如果您想帮助祥婆婆实现愿望,

档案小峰(化名),7岁,六口之家靠父亲打散工维持生计

愿望:想要彩色画笔

3张供一家六口睡觉的木床,将小峰家原本逼仄的房间占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多余的位置摆更多家具——甚至连一张像样的饭桌也没有。每当吃饭的时候,一个带滚轮的储物箱被推到客厅中间,临时充当起“饭桌”,热气腾腾的菜直接搁箱子上,全家人捧着饭碗围坐在箱子边就餐。

小峰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接送4个孩子上下学,让小峰妈妈感慨每天如同“打仗”。四姐弟在3间不同的学校读书,小峰妈妈清晨6点起床,按照每个孩子入学时间的不同,分3次将孩子送入学,中午接姐弟俩接回家吃午餐,下午挨个将孩子们从学校接回家。

特殊的日常作息,让小峰妈妈无法朝九晚五上下班,一家六口的生计来源除了靠小峰的爸爸打散工外,主要来自政府发放的低保金。

一群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因家中经济条件所限,他们很少喝牛奶。小峰的妈妈将家附近的荒地种上粉葛,每周煲淀粉丰富又清甜的粉葛汤给孩子补充营养。

家中老幺的小峰平时爱笑、爱吃糖,冲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以及一排略黑的牙齿。他眼中的童年无忧无虑,和其他孩子没有两样,简单的快乐已让他收获满足。比如夏日的午后,和小伙伴去不知名的小溪嬉戏,挽起裤腿捉鱼虾,让清凉的溪水漫过脚丫。

事实上,7岁的他至今没去过市中心,没逛过动物园,甚至没穿过新衣服。偶尔会感到委屈,班上老师要求每个同学买一套彩色画笔,妈妈嫌贵,让他借同学的笔来画,“买回来几天他肯定会搞丢,一套笔不便宜”。时间久了,他忍不住撇嘴,“总是问同学借,不好意思……”

小峰的微心愿是拥有一套彩色画笔,他晶亮的眼睛满是憧憬,“可以画飞机、轮船”,课堂上再也不用问同学借笔画画。

如果您想帮助小峰实现愿望,

档案:小梦(化名),10岁,平日由外公外婆抚养

愿望:想要一件红色羽绒服

小梦拘谨地站在外公外婆身边,身上已起球的红色旧毛衣明显不合身,过长的袖子挽起一截褪到手腕下,留着蓬松卷发的她心事重重,乌黑发亮的眼眸透着淡淡的忧伤,像藏着许多心事。

“自然卷,遗传了她妈妈!”,小梦的外婆随手往门外一指,一个发福的中年妇女安静地坐在凳子上,社工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她面无表情,不理不睬。

小梦的妈妈幼年发烧后,被医院诊断为智障患者,她在学校没读几年书就辍学在家,小梦的外公外婆将其抚养成年后,经人介绍,小梦的妈妈与小梦的爸爸结婚成家,诞下小梦。因小梦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小梦主要要靠外公外婆含辛茹苦拉扯大。

如今,小梦的爸爸回老家打工,小梦的妈妈每日去工疗站做些手工活,小梦的外公外婆虽年过古稀,患有糖尿病、痛风等老年病,仍然坚持接送小梦上下学,为她做饭洗衣,尽力支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特殊的原生家庭,让外公外婆对尚年幼的外孙女给予厚望,他们经常对小梦唠叨“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照顾好妈妈”“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以后要好好回报社会关心你的人”……久而久之,懂事的小梦感到肩上的重担日益沉重,快被压得喘不过气。

与其对接的社工注意到,小梦从幼升小开始出现一系列心理和情绪问题,晚上会有幻听,常常“听见”有人批评她,并伴随干呕、头晕、腹痛等,医生诊断其患有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焦虑症状,原因是生活压力大,建议她“觉得累,可以放松”,小梦却坚定表示“不,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在经过一段时间服药治疗后,小梦目前病情稳定,让身边的人都松了口气。

由于家庭困难,小梦平时穿的多是亲戚送的旧衣服,过年也很少有新衣服,“穿来穿去都是这几件”,她的微心愿是有一件新的羽绒服帮助过冬御寒,“我最喜欢红色,如果有件红色羽绒服就好了!”

如果您想帮助小梦实现愿望,

如果他们的愿望已经被认领,

请不要气馁,点击返回愿望池。

在池中,

还有很多和境况类似的家庭,

点击下图,

期待您帮他们圆梦。

↓↓↓

统筹:李陵玻 李欣 叶孜文 廖艳萍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杨婷 实习生 彭圳康 赵婧轩

视频:南都记者 吴泽嘉 叶晓文 实习生 刘浩 梁思敏 朱敏谊

特别鸣谢:广州市大东街社工服务站 广州市松洲街社工服务站 广州市大源街社工服务站、广州市均禾街社工服务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