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烤炉>

发电机能不能带动全自动电烤炉

发电机能不能带动全自动电烤炉

更新时间:2022-01-20 23:24:57

1964年,驻越南的美国海军顾问团展开一项调查,研究海军舰艇在反游击战中的作战性能需求。在1965年2月出炉的报告中认为,水上反游击作战是一种困难的、高强度的独特行动,海军需要一种适合在近海和内河行动的巡逻舰艇。它应该具有以下技术特点:坚固可靠,采用非木制船体,螺旋桨和舵应得到保护,以免在船只搁浅时损伤,船体长度约15米,巡航距离为640~805公里,航速20~25节,能够与陆军和空军单位进行远距离通信,具有良好的航行安静性,武器配置足以进行有限的进攻行动和自卫,仅有少量生活设施,不设住舱,配备回声探测仪、探照灯和探测距离7~11公里的小型高分辨率雷达。

根据上述要求,海军舰船局继续从商用船型中选择设计原型,该局的一位职员想到一种在墨西哥湾为海上石油平台服务的通勤船,因为行动敏捷而被称为“雨燕艇”(Swift Boat),看起来非常符合军方的要求。1965年6月,一个海军舰船局的考察团就造访了“雨燕艇”的制造商——路易斯安那州摩根城的西沃特海船公司(Sewart Seacraft Corporation)。海军对这种小艇的设计十分满意,当场拍板要求西沃特公司以此为基础完成军用型的改装方案,要求增设武器平台、弹药储存柜、少数铺位和一个小型厨房,西沃特公司在一周内就完成了方案。有意思的是,海军用这个方案面向更多的厂商进行招标,结果最后中标的还是西沃特公司,获得了首批20艘快艇的制造合同,看起来有些多此一举。这种快艇以快速巡逻艇(Patrol Craft Fast,PCF)的名义于1965年8月底加入美国海军。

■现存于加州科罗那多基地的PCF-1号巡逻艇,它是第一艘服役的快速巡逻艇。

早期建造服役的PCF为Mk1型,排水量为19.3吨,长15米、宽4米、吃水1.5米,艇体、甲板和上层建筑全部用厚度6.5毫米的铝合金材料焊接而成。一个封闭式上层建筑占据了艇体前部大部分甲板空间,前甲板面积狭小,驾驶舱与艇首之间的距离仅有2.1米,如此有限的空间又被上层建筑前部的出入舱口、通风设备和锚索装置所占用,因此没有安装前射武器,不过在前线地带,为了加强前方火力,会在前甲板上临时架设一挺M60机枪。

■在越南河道中巡逻的PCF-38号巡逻艇,前甲板上临时架设有一挺M60机枪。

PCF上层建筑前部的驾驶舱高度为1.8米,正面有三块玻璃风挡,两侧各有两个舷窗和一扇带窗的舱门,视野非常良好。驾驶舱前端正中设有操舵台、引擎控制台、远程无线电控制台、测深仪、舵轮和舵手坐席,驾驶舱左侧设有海图桌,雷达/无线电操作台则位于驾驶舱右侧。在驾驶舱和前甲板下方设有住舱,包含四个铺位、储物架和一个厕所。在驾驶舱后上方设有一个武器站,可由驾驶舱后部的舱口进入,安装两挺M2型12.7毫米机枪,置于Mk17型环形枪座上,可以360度旋转。由于武器站位置较高,射界十分开阔,而且兼用为瞭望台。

■PCF驾驶舱后上方设有一个武器站,安装两挺M2型12.7毫米机枪,射界十分开阔。

武器站后方是雷达桅杆,在顶部安装一部台卡D202型导航雷达或雷神1900ND型搜索雷达。驾驶舱后方延伸出一个低矮的甲板室,其左右各有两个平行四边形的滑动舷窗,在甲板室内部左侧设有两处铺位和轻武器储存柜,右侧前部为无线电台。为了保证通讯能力,PCF配置了四部电台,包括AN/VCR-46型战术电台、AN/UCR-58型舰对舰电台、AN/UCR-4型应急电台和AN/PCR-25型便携式电台各一部。甲板室右侧后部则是厨房,配置了冰箱、电烤炉、水槽和水箱。在船舱甲板下是前部油箱和两个弹药储存柜,在甲板室后部左舷还有一个防水隔舱,为后部操舵间,用于靠岸或与其他舰艇靠帮时操艇,有时在甲板室顶部还会固定一个小型硬壳救生筏。

■在越南内河某次行动中的PCF-71号巡逻艇。

甲板室后方的甲板上设有两扇大型舱门,其下方就是发动机舱,装有两台柴油机、一台柴油发电机和24伏蓄电池,在机舱后方是两个后部油箱和一个193升的淡水箱,在艇尾设有应急舵及操舵装置,可以通过移除艇尾两侧甲板盖板进入上述位置。PCF的动力装置选用两台通用12V71N型475马力柴油机,驱动两具直径0.71米的螺旋桨,以左右反转的方式推动舰艇前进,最高航速达32节,巡航速度为25节,可在69米范围内完成360度转向。在三个油箱内可容纳3115升燃料,以21节航速行驶时续航距离为320海里(590公里),以10节航行时可增至750海里(1390公里)。

在艇尾甲板上设有后部武器站,在中线位置安装一门Mk2型81毫米迫击炮及其背负式12.7毫米机枪。炮位后方则是81毫米炮弹储存箱,通常的弹药配置是80发触发引信高爆弹、8发近炸引信高爆弹、15发白磷烟雾弹和20发照明弹,共计123发81毫米炮弹。此外艇上还能携带20000~25000发12.7毫米机枪弹,对于其装备的3挺重机枪而言可以说是完全绰绰有余,可见美军在弹药储备方面的财大气粗。PCF由6名艇员操纵,包括1名军官和5名士兵,分别为艇长(中尉或少尉)、舵手、无线电/雷达操纵员、机械师和两名炮手,在1969年以后还会增加一名南越士兵,担任翻译和向导的角色。

■PCF-1号巡逻艇后部照片,该艇采用双轴推进,双舵操控,图中可见后部武器站上的Mk2型81毫米迫击炮及其背负式12.7毫米机枪。

美国海军总共向西沃特公司订购了108艘PCF Mk1型巡逻艇,首批4艘艇仅用了40天时间就交货了,其中最初两艘PCF-1和PCF-2被送往科罗那多海军两栖训练基地作为训练艇,PCF-3和PCF-4则远涉重洋前往菲律宾苏比克湾(Subic Bay),组成一个新的近海巡逻中队,于1965年10月开赴越南战场,PCF继承了其商用原型的绰号,也被称为“雨燕”。在1968年8月快速巡逻艇的名称被改为近海巡逻艇(Patrol Craft,Inshore),但其舰种缩写仍是PCF。

美国海军计划将PCF用于越南近海的封锁行动,拦截北越沿海岸向南方进行渗透运输,也可用于内陆水道的巡逻行动。但是实战表明PCF并不十分适合上述作战任务,低干舷和浅吃水影响了它在开阔海域的适航性,而在内河作战时1.5米的吃水又显得较深,限制了通过能力,转弯半径也较大,在曲折的河道中常常达不到高航速,也无法进行剧烈机动,不如小巧的PBR灵活,而且缺乏应对近距离作战的装甲,更加无法承受RPG或其他重武器的攻击,其铝制船体也不够坚固耐用,存在易腐蚀问题。

■2艘南越海军的PCF巡逻艇行驶在编队的前方,它们均属于Mk1型。

针对前线的反馈,西沃特公司在1968年开发了PCF Mk2型巡逻艇,改善了航海能力,提高了续航距离。Mk2型将艇首高度提升了30厘米,使舰艇在恶劣海况下也易于操纵。驾驶舱进行了重新设计,向后方移动了1米,前部风挡改为前倾式。艇首住舱空间扩大,铺位由四个增至六个,每舷三个。甲板室两侧的大型滑动舷窗也改为较小的圆形舷窗。甲板室内原有的两个铺位被两张长椅和一张餐桌所取代。前部武器站更新为Mk56型环形枪座。经过改进,Mk2型艇的长度增至16米,宽4米,排水量为21吨,有30艘Mk2型被制造出来,但只有三艘(PCF-137~139)被派往越南。在1969年至1972年间,西沃特公司又交付了55艘PCF Mk3型巡逻艇,为Mk2型的放大版,其中33艘在越南参战。

■PCF-816号巡逻艇,属于Mk2型,它是目前仅存于世的2艘PCF之一。

PCF各型总共建造了193艘,但只有110艘加入美国海军,在越南战场作战或用于训练,其余83艘被出售或赠予美国的友好国家。PCF在越南战场上通常以3~5艘一组进行巡逻行动,由其中一艘的艇长担任编队指挥官,由于河道曲折狭窄,编队航速一般维持在8~10节。越共游击队常常会在巡逻编队的归途中设伏,使用从AK-47到无后坐力炮、火箭筒等各种武器实施突然袭击,然后迅速在丛林植被掩护下撤退,给美军造成严重伤亡。在遇到突袭时,PCF的应对手段就是以全部武器猛烈还击,并加速逃离危险水域。在越南战场上损失的第一艘快速巡逻艇是PCF-4,于1966年触雷沉没,PCF-41、43先后遭越共伏击损毁,PCF-19在1968年6月在南北军事分界线附近被击沉,但原因不明,一说遭友军误击,也有说法是被北越直升机攻击。PCF-14、76、77毁于海上风暴,另有数艘PCF因水雷或恶劣海况而损失。在后方训练中仅有PCF-8于1969年12月遭遇风暴沉没。

■越南战场上的PCF巡逻艇编队。

在越战结束后,少数PCF作为预备役舰艇保留到1995年,随后退役。今日世界上仅有两艘越战时期建造的PCF尚在服役,由美国在1971年赠与马耳他共和国海上防御部队,编号为P23、P24号,其中一艘在2012年回归美国,编号更改为PCF-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