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媚者无疆电视剧完整版在线观看(媚者无疆电视剧全36集播放)

媚者无疆电视剧完整版在线观看(媚者无疆电视剧全36集播放)

更新时间:2022-03-03 03:12:12

澎湃问吧

近年来,以“撒糖”为主的影视剧成为市场新宠,不断创造收视高峰。没有第三者和虐心的情感纠葛,只有男女主角之间甜甜的恋爱,喜欢它的人越看越上头,而觉得剧情无脑且平淡无味的观众也不在少数。

为何远离现实的甜宠剧能收获大批观众的追捧?理想化主角与当今女性意识有何内在联系?背后又折射着怎样的市场趋向和社会心理?本期问吧邀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影视评论员韩思琪,聊聊甜宠剧的传播逻辑和文化嬗变。

谁在观看甜宠剧

@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呢:请问甜宠剧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为了甜而甜不尴尬吗?

韩思琪:甜宠剧可以看作是言情剧的一个细分类型,如今的甜宠剧逐渐从都市偶像剧的大类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命名的类型,是用户市场细分的标签式内容生产。简而言之,即点对点地针对情绪进行精准定制式生产,把满足幻想与情感需求作为首要特性。

如果将2016年播出的《微微一笑很倾城》视为国产甜宠剧起点的话,可以这样定义“甜宠”:以男女主角“互宠”为主要剧情,表现双箭头甜甜的恋爱、没有狗血的误会和过时的桥段。换言之,看“不操心的恋爱”成为“甜宠剧”观众买单的主要原因。从这样的情感需求倒推,跌宕起伏的重剧情则不会成为甜宠剧的一个选项。

另一方面,“甜宠”作为标签,还与甜宠类型网文的基因有关,比如顾漫的三部曲《杉杉来吃》《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此外,“虐恋”剧同样是这样一种逻辑,如《媚者无疆》《东宫》。观众选择看“尬甜”还是“尬虐”的剧情,并不以情节的合理性为筛选标准,更多是情绪性消费和代偿式的满足。

@温一刀52:请问爱看甜宠剧的到底是“年轻人”还是“年轻女人”?

韩思琪:这是一个带“陷阱”的提问,似乎认为只有“年轻女人”才会为甜宠剧买单。将“女人”从“人”中剥离出来,尽管这样或许考虑了性别因素对内容偏好的影响,但这样的提问带有一些偏见与攻击性。

首先,不同性别观众或许对内容的偏好有所不同,但这不仅仅是关乎性别的问题。人是立体复杂的,无法在性别这一个维度上被抽成平面和切片来观察。在选择喜欢的内容时,每个个体还会受到社会文化、成长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其次,性别文化中存在许多被规训的成分,而“只有年轻女人才看小甜剧”的归因再次落入了性别刻板印象的窠臼:将感性、感情视为一种缺陷,并将其视为女性化的弱点驱逐出理想国。此外,就像被批评的“大女主”也对应着“大男主”这一类型,如果说都是满足爽感的升级流,那么问题就不在于某一种性别了。

甜宠文化何以崛起

@一只饺子OAQ:当代青年的情感幸福度很低吗,所以甜宠剧才会流行?

韩思琪:与其说甜宠剧的流行是衡量幸福指数的一个指标,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当代青年在恋爱神话解体后找到的一个替代品。我们总说现代的恋爱是速食化的,且面临着爱情神话的破灭。作为一种时代症候“爱无能”,指向的是这样一种新现实:所谓爱是至死方离的浪漫定义,无疑已不再流行。亲密关系变为随时可撤回、删除、去链接的自由关系,爱情不再是生活中的必备品,而被视为一种奢侈的“修辞”。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当代人情感幸福度低而去选择承担“代糖”功能的甜宠剧,不如说是因为懒得去恋爱或者不想谈恋爱,而选择的一种包装漂亮、没有玻璃渣的糖分补充剂。

《何以笙箫默》剧照

@火星人1号:女性一方面要求独立、主张女权,另一方面又沉溺甜宠文化、要求完美男性的宠爱,这是否说明女性深层的依附心理?

韩思琪:这个问题可以不这么割裂地来看。自《何以笙箫默》《杉杉来吃》以来,处于女频网文阅读鄙视链末端、被诟病是女权大洼地的总裁文及其改编影视剧,总是身负“三宗罪”:霸道男主及其派生的傻白甜女主,以及由读者不安全感投射的畸形恋爱关系。由于这种文本中充斥着让渡平等关系换取保护、以“需要”来替代“爱”的有毒糖衣,因此常常成为靶子文本。

但女性独立不等于要修炼成孤家寡人,女主角不要恋爱脑也不等于女主角不能恋爱,我们的文化产品有时总会陷入非此即彼的对立逻辑。武装完美、浑身是刺、从不沉溺爱情的女性固然很“强”,但这样的锋芒有时也会刺穿她的肉,因为真实的人生从不是尽在掌控中。相反,进入一段感情、爱一个人、赋予ta权力,选择一段自愿承受的危险,让这段感情成为人生中那个不可控的变量,也可称之为勇敢。

如果是不加思考地推崇“强者模式”,难免会陷入另一种矫枉过正的倾向——星辰大海的征途才意味着高贵大气,为情所困便显得降了档次。但贬低情爱的价值恰恰落入了父权与男权的另一个陷阱:“你一男的/女的,怎么会为了爱情要死要活”。更有甚者,这套逻辑可能衍生出新的偏见,即对平庸的轻视和对其他人群想当然的认识。

在当下的语境中,“甜宠”二字一般指双向的情感付出。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起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中仍以“虐”的名义绑定彼此,“甜”相较之下反而还有一点点进步的意义。当我们观察社会心理时,除了看向那些带有思想实验性质的、先锋的文本,观察最底层、进步最缓慢的那一类型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或许更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澎湃网友uUBFzu:请问您如何看待国产影视剧逐渐走向浅层化、简单化,而国外的剧选材新颖、主题厚重、更值得回味呢?

韩思琪:“国产剧选题浅层简单,而海外剧新颖厚重”,这样对比或许会稍显片面。一方面,甜宠剧作为一种类型,能否代表国产影视剧整体的趋势情况,还有待讨论。另一方面,国产影视剧的题材类型除了轻量的甜宠剧之外,也在尝试不同的类型。比如重剧情的迷雾剧场,包括《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等短剧,再如《觉醒年代》《山海情》等口碑剧。与《你是我的荣耀》同时播出的暑期档,也还有《扫黑风暴》《乔家的儿女》等不同题材的剧作供观众选择。确实目前仍有很多国产剧的内容有提升的空间。

但就我的观察,编剧编写故事的“悬浮”,不一定是因为创作的想象力受限,也可能是缺少真实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甜宠剧会影响观众价值观吗

@鲁小师:看多了这种剧,是否会严重影响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

韩思琪:“看多了甜宠剧,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会被影响”,如果这样推导因果关系的话,首先默认了一个前提:观众或者说看甜宠剧的观众,无法将现实的生活与虚构的剧情区分开来,暂不能这样草率地下结论、拉因果。

但一定程度上,甜宠剧确实折射出社会心理的变化和爱情观念的变迁。举例来说,今天爱甜宠的观众希望获得的是“爽感”,是健康而“无毒”的爽。比如近日热播的《你是我的荣耀》,其中女明星乔晶晶与航天设计师于途的感情是非常平等的模式,相较于顾漫以往塑造的女主角赵默笙(《何以笙箫默》)或是薛杉杉(《杉杉来吃》),都做了更多符合时代审美的校准。)

《你是我的荣耀》剧照

甜宠剧的女主角不再做莬丝花,她们不需要借完美男友的光芒来点亮自身,而是让自身发光;她们也不再推崇依附关系,而是通过一段恋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种转向是在发生的。所以在今天,即便是甜宠剧中有豪掷千金的霸道总裁,也需要设置女主角的自给自足、不食嗟来之食。再如当下甜宠剧中也有对过去琼瑶式言情模式的反驳:“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紫菱失去的可是她的爱情”,这种“爱情大过天”的琼瑶模式会被认为是“有毒”的。

@jasonsmile99:看多了甜宠剧,会对虚拟的满足上瘾,越陷越深无法面对现实吗?

韩思琪:虚拟化的满足,根本上是源自媒介产生的完美拟像、拟态文化。虚拟世界与不够完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不仅是某类影视品类存在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是媒介文化极其丰富的当下,现代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的确,这些拟态文化生产出的“标准”会让人焦虑,但关键或许不在于甜宠剧,而在于看甜宠剧的人如何做选择。强大的人用征服世界来证明自己,另一批人或许退回梦中时才能找回自由。要想达到二者平衡,不如从虚拟中获得满足,再用它来鼓励自己迈出勇敢的下一步。

责任编辑:鞠文韬

校对: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