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十部催人泪下农村电视剧(50部农村经典电视剧)

十部催人泪下农村电视剧(50部农村经典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03-09 12:20:47

刘知侠的中篇小说《红嫂》写于1961年,直到1997年,才按照小说的故事脉络,拍成了一部电影。

在电影里,首次出现了红嫂与村里的妇女们,在解放军战士渡过湍急河水的时候,用家里的木板、门板,架在她们跃入在河水中的柔弱肩头上,搭起了一座人桥。

这个情节,在小说里,并没有提到,而据小说原著改编的舞剧《沂蒙颂》与京剧《红云岗》中同样都没有这个情节。

由此可以看到,电影版《红嫂》搭制人桥的部分,是电影后加入到情节里去的,以充实在小说原作里,相当有一些简单的“红嫂”的英雄业绩。

这个情节原型在哪里?

查一下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架人桥的构思原型,来自于孟良崮北麓汶河岸边的东坡池村妇救会会长李桂芳的事迹。

当时,部队让李桂芳搭建一座横跨汶河的桥,情急之下,李桂芳带领村里的妇女们,跳到水里,架起木板,建成了人桥,让战士们通过。

那么,村里的男人哪里去了?

男人都支前,离开了村里,所以村里只留下了妇女,她们承担了支援前线的后援任务,比如做军粮、做军鞋。

在2009年拍摄的电视剧《沂蒙》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剧中的二媳妇主导的搭制人桥的情节。

这个情节的设置,与原型的记载,更为高度吻合。

比如,原型故事中,说部队领导非常感动,在踏上人桥的时候,要求战士们走桥的中间,稳一点,减少一点妇女们在水里的承载压力。

这一个情节,原封不动地搬到了电视剧中,也成为剧中相当感人的一幕。

这一搭人桥的情节,再次出现在银幕上的是2009年拍摄的电影《沂蒙六姐妹》。

而在《沂蒙六姐妹》中,更为撼动人心的地方,是影片里的女主角新媳妇在跳入水中的时候,她的眼睛,一直盯着身边奔跑而过的战士们。

因为她的从未见过的丈夫,就是一个战士,她肩扛着的是一座桥,也肩扛着的是对丈夫安危的牵挂。

这个比喻,比其它影视剧中的人桥设置,更融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

这也是《沂蒙六姐妹》感人肺腑的原因。

《沂蒙六姐妹》是以山东蒙阴县烟庄的六个年轻女性,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支持前线的史实而改编的。

但电影里的最主要的女主角,却不是六姐妹原型中的一员,这个角色设置来自于蒙阴县李保德村的李凤兰事迹。

在影片的结尾,特别用字幕注明了这一点。

李凤兰在《沂蒙六姐妹》中,化身为新媳妇月芬。

影片一开始,她嫁到了村里,但是丈夫在前线,她只能与一只公鸡拜堂成亲。

她不知道丈夫长的啥样,听说像丈夫的侄儿,她只能从年幼的孩子的脸型上,去还原丈夫的模样。

后来有一天当战士的丈夫路过家里,来到新房,但这时候,他的从未见过面的妻子,恰恰回娘家去借粮食,为前方生产军粮,又一次错过了一面之缘。

当新媳妇听说丈夫赶回来了,她疯狂地奔向家里,推开家门,丈夫已经随着部队开往前线了。

新媳妇只能摸着丈夫留下的枕头印痕,感受着这一生中唯一一次的近距离接触的丈夫的体味。

这部电影把沂蒙妇女的那种深情表现得催人泪下,同时,也折射出她们为民族振兴所付出巨大的情感的代价。

在影片里,新媳妇跳入水中,毫不犹豫,她仰脸望着战士们,期望能够看到丈夫的面容,但实际上,她根本没有见过她的丈夫,所以,她的这种仰望,只能是没有目的的,一种梦想式的。

电影把这一段情节表现得丝丝入扣,托举出了一个伟大的沂蒙妇女形象。

当这位新媳妇完成了支前任务,回到家里,看到的,却是丈夫牺牲的消息。

在真实的记载中,电影里这位新媳妇的原型角色、名叫李凤兰的沂蒙女性,后来并没有结婚,收养了两个孩子。可以想象,这是一种更为漫长的牺牲与奉献。

所以《沂蒙六姐妹》里最具感染力的恰恰是这个一心想见一下未见面的丈夫的新媳妇,而人桥的一场戏,也把她的丰润的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

其实,在中国电影中,往远追溯,我们可以在1979年拍摄的电影《小花》中看到同样的设置。

影片里,两个真假小花,在我军进攻敌人的城池的时候,跳入水中,搭起了人桥,让战士们穿过屏障,攻克目标。

在两个小花参与搭置的人桥里,其实有一个目标,就是她们希望她们的哥哥的战友们,从她们的肩头上踩过去,完成她们一起去搭建的国家振兴的使命。

也在这样的奉献中,刘晓庆扮演的真“小花”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留下了动人心魄的“绒花”之歌。

而在去年的公映的由管虎导演的《金刚川》中,最后一场最震撼人心的场面,也是战士们用身体,搭建了一个打不垮的人桥,让运往前线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顺利通过。

这一人桥的意象,与“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喻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因为如此,它多次出现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深化着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与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沂蒙》的导演与《金刚川》的导演均为管虎,不排除他对《沂蒙》里的人桥印象太过深刻,所以在《金刚川》里再次沿用了这一相当具有冲击力的设定。

如果没有这个人桥的造型结尾,整个《金刚川》就是平淡如水,缺乏压得住轴的结尾,但最后一场戏,顿时升华了整个电影的情节线,让影片震撼人心。所以,“人桥”构思提升了一部《金刚川》。不过这个设定的可信度,当时公映时就是引起争议的。在《沂蒙》中搭制人桥尚有合理性,但用人力承担起运输铁桥的职责,自己去想象吧。

不管怎么样,影视作品里的人桥设置,来自于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史实,它在发生的时候,起到了巨大的沟通交通的作用,而日后,它升化成一种意象,喻意着一种更为深层的精神内涵。

在沂蒙山区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大面积出现人桥的情节,无疑与这块土地上盛产着动人的英雄传奇有着密切关系,而这份传奇里,很大一部分是由女性承担的。

“战争让女人走开”的真正意思是说让女人身上的阴柔气质离开,留下女汉子的精神。沂蒙的女性们,在“人桥”这一意象的涵盖下,她们的全部的内心的伟岸与外在的靓丽都表露无遗,这才是这一设定屡次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原因。

相关链接:

《红嫂》中的哺乳核心情节,在不同的改编作品中有何不同的呈现?

刘知侠创作出了《红嫂》,去世后他的小18岁的后妻按原著拍成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