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免费观看古装电视剧宫斗剧(电视剧古装宫斗剧全集)

免费观看古装电视剧宫斗剧(电视剧古装宫斗剧全集)

更新时间:2022-03-09 05:04:12

日前zhao薇被封杀,其成名作《还珠》系列下架,引发网民对戏里戏外的又一轮讨论。甚至有网友“复盘”当年的剧情,指出当年心狠手辣的反派容嬷嬷其实是好人,她用针扎的三人(薇薇、冰冰、如如)都不是好人:赵和范都先后因为疑似资产问题而被“封”,林则有疑似台独等恶评禁止在内地发展。

事实上,作为一部在90年代末红遍两岸三地、重播了上百次的电视剧,可谓用“经典”二字媲美了,尤其是暑期档的重播频率更是络绎不绝。

《还珠》的剧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引起讨论,而对于这种剧中价值观、正反人物关系的颠覆,并非因演员的负面新闻产生才形成的,这些“恶评”早在几年前就已于网络上流行成风。

随便翻阅某瓣的评论,其实早在2016年就开始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当年看似良善、帮助主角的令妃事实上充满心机,而剧中原本的反派恶人皇后其实只是行其本分。

令妃的“心机城府”如下:

“令妃娘娘是最有心机的那个,在还不清楚小燕子真实身份的时候就一直在皇上旁边吹耳边风”,“莫名其妙冒出来个人说自己是格格,身为掌管后宫的皇后自然要调查清楚”,“令妃很好地利用了小燕子、紫薇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获取到了更多的圣恩……还很好地利用小燕子和紫薇一行人和皇后斗”。

而对于《还珠》主角团一行人帮助香妃逃离皇宫的剧情,观众也有了新的解读,认为他们帮助父亲的宠妃逃出是“不孝”和“大逆不道”。

“皇上好冤枉,一直宠爱的两位格格却给自己戴绿帽”,“我要是皇阿玛我也气死了”。

而皇上对香妃一往情深,锦衣玉食,是令人向往的“霸道总裁”,甚至批评香妃太自私,不愿和亲、选择逃走是“不顾民族大义”的罪人举措。

这种对经典的“再解读”与颠覆在近年来非常流行。

除了上述主流观点外,还包括“令妃与夏雨荷就是小三”,“紫薇才是利用小燕子的真正绿茶”,“皇后真的是忠言逆耳”等。

细数其中的转变,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看到《还珠》从1998年以来这20多年的时代精神面貌的变化。

它是怎么红的?

事实上,在190年代末这个生机勃勃的年代,原本并不被看好的琼瑶剧《还珠》横空出世,造成万人空巷的观剧场面,在当时已充满了颠覆性。

这种颠覆主要是两点,其一是当时的古装电视剧题材多以正史为主,此前一两年有两部以描写古代统治阶级男性为主的戏说剧《宰相刘罗锅》和《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走红后,《还珠》是第一部形成影响力的女性视角戏说历史剧,再加上琼瑶文体独特的“爱情自由,时代自由”的思想观念,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这种“戏说”不但包括历史层面的原创角色和故事情节,也包括角色们极其现代的价值观。

剧中的两名女主角——紫薇和小燕子是坚定的恋爱自由支持者和践行者,对阶级结构中的一夫多妻制提出质疑,处处挑战封建规则。

《还珠》借用民间出身的卑微女子小燕子,点破对皇宫中阶级与统治的诸多质疑,也说出了“我最讨厌下跪,人的膝盖是用来活动和走路的”这类平民表态;

香妃向皇帝要求尊重自己,承认自己是有自主、人格的人;

福尔康后来甚至说出“人类未来会走到言论自由的时代”这样超前历史剧的神台词。

这种以现代视角审视古代封建权威的台词方式,在当时可谓是充满新意。

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它的受欢迎程度真的一点不夸张。

其二是对女性角色性格的颠覆。

在小燕子形象走红大江南北之前,活跃在华语影视乃至东南亚影视荧幕上的女主角形象、甚至琼瑶本人主要创作的形象,通常都是温文尔雅,大家闺秀的“正统(迎合大众)”面目。

而小燕子这种天然、机灵、无拘无束形象的大受欢迎,一下子拓宽了影视受众的审美,也在某种层面上,拓宽了大家对新时代女性形象的想像:

女性的样貌不止是温柔内向,开朗大方也可以说是非常可爱的。

“小燕子”这个角色出现的2年后,中国台湾电视剧《怀玉公主》炮制《还珠》一炮而红;2004年,张娜拉主演的《刁蛮公主》问世,同样也受到了当时观众的收视热潮。

而全智贤开创经典野蛮女友形象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系列,甚至比《还珠》还要晚3年。

可以说,那个时代的精神样貌,有些许是受到了《还珠》几位女主角的影响。

《还珠》之后,宫斗剧正式上位

而在《还珠》爆红之后,属于华语电视剧井喷的“清宫宇宙”时代逐渐开启了。

真的是清一色的将背景选在了清朝这一时代下。

除了《怀玉公主》外,1999年创下央视收视记录的《雍正王朝》开播,紧随其后的是《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

《孝庄秘史》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同时于2002年开播。

这些清宫剧其实有个不成文的现象,包括《还珠》在内的大部分清宫电视剧都含有后宫争斗的情节,但当时宫斗剧这个类别其实还未诞生,《还珠》系列如今在影视观众心中,也被许多观众公认为并非宫斗剧。

宫斗剧的开山之作,当然要数2004年的TVB港剧《金枝欲孽》,这部同样以清朝后妃为主角的电视剧,使得这种以描述在父权结构的封建宫廷中,嫔妃为争夺宠爱和权力互相争斗的电视剧成为一个正式的门类。

美其名曰——宫斗剧。

2009年,TVB再推出由当家花旦佘诗曼主演的《宫心计》,为宫斗剧再次引来热议。

随后数年,在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兴起的背景下,多部宫斗剧《步步惊心》《宫心锁玉》《美人心计》等接二连三地走红,掀起一阵宫斗剧的高潮。

而在,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于正,当然,在今天是属于题外话了,暂且不提。

其中,2012年播出的《甄环传》被认为是高质宫斗剧的巅峰。在2012年的收视率排名第14位,且持续数年都在网络点播量上高居前列。

由此,自《还珠》播出后仅10年时间,宫斗剧正式成为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剧种之一,每年有多部宫斗剧推向市场,隔一段时间就有一部宫斗剧引爆话题,2015年的《芈月传》,2018年先后播出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2019年的《皓镧传》等,都产生了不小的热度。

伴随着宫斗剧而来的是近10多年来官方的多道禁令。

2011年宫斗剧爆起之后,广电首次发出禁令,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禁止宫斗戏、涉案剧、穿越剧在上星档频道的黄金时间档播出。

但哪怕不在黄金时间,宫斗剧依然是观众的选择。

2015年,广电再次出台《电视剧管理规定》,要求所有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月和当年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

然而与这条禁令同时发生的,是网络线上影视平台的兴起,在新平台的依托下,宫斗剧依然得以不卑不亢出现在喜爱它的观众面前。

2018年年初,网上再次出现“最严限古令”的流言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一线卫视古装黄金档限额由15%提高至19%,但严禁戏说、胡编乱改历史的剧目在一线卫视播出。

2019年初,《北京日报》发表评论点评宫斗剧的“五宗罪”,随后多部正在一线卫视播出的宫斗剧被撤档。

去年年中,网上再次流传关于电视剧的20条要求,当中提到“历史剧以正史为依归,人物主线不能杜撰”。

以《还珠》等为代表的借古讽今戏说历史作品的电视剧发展,后来逐渐变成“与人斗”的模式。

在豆瓣第一八卦小组2020年的一项对比《还珠》和《甄环传》作品立意的投票中,《甄环传》竟以微弱优势领先。

在一重又一重的措施下,观众总能回到宫斗剧的怀抱。

时代造成绩

不同的文化场域中,电视剧会生成不同的模样:

早年香港以展示专业人士的职业剧为卖点,中国台湾则开创了青春恋爱剧的时代,欧美日韩各有特色,而宫斗宅斗则几乎成为了中国电视剧一个标签。

为什么观众那么喜欢看宫斗剧呢?

2017年,豆瓣网友“月呀么”就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影评《试论恶毒女配的政治经济地位》一文,在网上广为流传,被不少媒体转载。

影评认为,心眼恶毒的女性配角这种在宫斗剧中不可缺少的面孔,正映衬出社会的变化和阶层的变化:

“以琼瑶为代表的早期言情小说家,精于描绘属于穷人阵营的好女人和富人阵营的坏女人。紫薇、小燕子,依萍母女,都很穷,都是好人。这时恶毒女配的政治经济地位,是完全凌驾在女主之上的……琼瑶式灰姑娘言情的流行,正说明我们国家当时很穷——大部分读者都很穷,一方面想要变富,一方面又很仇富。想像中的富家女,那就是刁蛮任性,阴狠刻毒。”而到创作者和消费者迈入中产之后,开始逐渐自我带入富人阶层,贫穷或者低贱的恶毒女配角色应运而生。因为她们出身低贱,所以阴暗好妒,顺理成章,“为了在结局时营造碾压女配的快感,前期不停往女配身上泼脏水,讲她如何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心肠狠毒,手段狠辣。”

这种角色正、反派面孔的反客为主,在20多年的清宫戏和宫斗、宅斗剧中,可以觅得不少实例。“月呀么”在文中提到,流行文化非常能够反映集体无意识。

而这种20年流变中宫斗剧的兴起,大概是一种生活形态的体现,以当下流行的网络词汇“内卷”指代,宫斗剧大概就是一种终极内卷。

在一个资源有限、结构固化的父权空间内,并没有任何生产与创作,没有任何对个人意志的探索,通过雌性竞争、勾心斗角,来互相陷害,以谋求自己的个人最大利益。

在这种价值观之下,回望主角团的选择,就更加不解了:

一个豆瓣网帖对主角团发出自己的吐槽:

“皇阿玛娶几个老婆,关你们什么事啊?”

“世间没有价值,没有正义,只有利益,就如波谲云诡的深宫,要生存下来,那当然是管好你自己,然后整死那些来搞你的恶毒女人!”

有趣的是,《还珠》系列虽然发生于宫闱深闺之中,但题材其实更接近于古代奇侠剧,角色多是因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抑或一些其他自己个人的价值追求,来形成自己的行为动机。

哪怕是皇阿玛与太后,他们的行动都是价值观驱动。

而整部剧几乎只有两个主心骨角色,是以后来流行的“宫斗”视角来看待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在乎谁与谁是一个阵营、是亲信,在乎势力分配,在乎每个人在这些行为之后能得到什么。

这便是剧中的反派皇后与容嬷嬷,而她们也因为这样的价值观,得到了不好的下场。

以此来衬托主角团的正面形象。

但20年时间过去,现在回首来看,观众们好像全部“养成”了皇后一样的宫斗视角。

对于令妃、紫薇行为中蛛丝马迹的解读、厚黑学分析,所有“茶艺鉴定”,本质是雌性竞争和厌女的集体无意识体现;

对乾隆“被戴绿帽”的同情和不平,甚至对香妃的选择的谴责,本质上是对强权的倾慕,对集体主义和保守价值的推崇。

在网络上大量的“我要是皇阿玛,我早就砍头诛九族”、“我要是皇帝,我肯定也气死了”等结构相似的留言中,我时常是感到疑惑的。

是为什么这些观众如此自然地就选择带入和共情一个皇帝,或者认为自己可能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呢?

在皇帝与香妃的互动中,他数次殴打、恐吓香妃,说因为添了儿子不想见血,暂时留住她的脑袋,警告她不要傲慢,又用金钱礼物哄她,说有多少女人的目的就是等待他。

面对这样的恐吓,香妃的回答是,或者,也该有一个女人和他们不一样了。“如果你把我当作一个女人的话,就请尊重一个人的权利,让我活得有尊严一点……我有自由意志,有说不的权利。”

这便是1998年《还珠》的文本,显然它是“不健康”的。

而那些穿越时空对于文本的批判,是很讽刺地揭露了这20多年来的变化:90年代至千禧年初,人们对于自由、个人意志、平等和所有超越的价值有所向往,因而创作出以当时主流价值视角去冲破封建束缚的角色,并且受到市场的欢迎。

而在多年的大浪淘沙之后,现实的无常已是必然,良善和正义不会带来美好的结局,因而争斗的、互害的成为主流,我们的创作当然不挑战权威,不挑战结构问题,而专注顺应和利用这样的结构,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

更加吊诡的是,宫斗剧的内核如此谄媚强权,却因“三观”问题而屡遭禁止,使得创作、观看、喜欢宫斗剧本身,却成了一种对权威的叛逆。

宫斗剧不让看了,当年的经典剧集也可以因为主演没有任何程序正义和法律依据可言的被封杀而毫无理由地遭遇下架,而观众也不会以任何审视社会不公的公共视角看待这些事情,反而是顺手玩了几个容嬷嬷的梗。

毕竟是宫斗剧的老观众了,对于这些变化无常早已习惯,作品也好演员也好,不过是宫斗里面败下阵来的一些输家罢了,不过是恶毒女配罢了……

《还珠》在那个时代是很叛逆出格的作品,当然它的内核还是恋爱自由,也讨论一些个人意志,基本的侠义精神,但其实没有讨论太厚重的议题,甚至在偶尔讨论阶级统治和家庭的部分,其实还是很建制的。

但倘若那些“皇后其实是好人”一类对时代作品的解构也值得回应的话,我愿以某豆瓣网友在一个写着“皇阿玛好冤枉啊”的网帖下的回应作为注脚:

“毕竟《还珠》还是反封建反权威的片子,比一堆争宠的宫斗剧好多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