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这一轮献礼周期中,农村题材电视剧是重要一环,聚焦乡村振兴也拓展了新的表意空间。特别是今年年初的《山海情》在几乎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红”,在打破对于这一题材刻板印象的同时,也真切地说明,中国社会对于能够充分表现农业、农村、农民的优秀影视作品的认可和渴求。
在我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中,农村题材电视剧一直有着鲜明的标识。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三部曲”——《辘轳·女人和井》《篱笆·女人和狗》《古船·女人和网》,在当时就引发收视热潮。尽管“三农”问题受到持续关注,但不仅是电视剧,叫好的相关文艺作品都屈指可数,农村题材开始呈现出过度日常生活化的样貌,不再是惯常的正剧或悲剧形态。基于来自城市的有限想象力和感受力,那些剧集最终只能站在城乡二元的视角,以由于贫富差距造成的视野、见识上的差距来喜剧化农民;尤其是当城市视野遭遇不能解决的农村问题时,对人物形象进行喜剧式的道德化修辞,就成为叙事上屡试不爽的套路,而这也正是农村题材影视剧长期以来不受观众待见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当《山海情》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气象将农村题材电视剧拉升到新的艺术高度之后,农村电视剧还能有怎样的形式和类型创新,自然就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个意义上,《花开山乡》做出了直接的回答。该剧并不回避以芈月山村为代表的当代农村的真切现实问题,而且直接切入到贪污腐败和黑恶势力相勾结对农村造成的伤害,以及广大农民群众敢怒而不敢言的尖锐社会矛盾;也并没有不切实际地突出主人公白朗这个北京来的第一书记的主角光环,而是将他面临的种种阻力和困难都予以正面展现。在这其中,反腐剧、涉案剧等其他题材成熟的形式和类型元素,都被有机地融入到剧集中,因此该剧取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赢。
的确,能不能以正剧的方式直面当代中国农村的普遍困境,这是所有农村题材电视剧都要面对的基本命题:农民如何通过公平的基层选举进入到农村的政治生活?农民如何适应被资本下乡所重构的农业经济环境?以及在二者之上,当代农民的精神世界、情感结构和身份认同遭受到怎样的冲击和重组?从《山海情》到《花开山乡》,农村题材电视剧正在为主旋律拓展出更大的表意空间,《花开山乡》通过更为综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农村题材主旋律找到新的艺术节奏。(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市文联2021年度签约评论家)
本文来自【环球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