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省长视察农村电视剧全集(县领导视察农村的电视剧)

省长视察农村电视剧全集(县领导视察农村的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03-05 08:37:15

书接上回。

沙瑞金从林城考察回京州后,这天,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高育良打电话给沙瑞金,表示自己有事需要当面汇报。

这里有几个细节:

一、高育良的电话打到沙瑞金办公室时,恰好沙瑞金与秘书白处长刚进办公室,这难道是个巧合?

当然不是。

沙瑞金与高育良,一个省委书记,一个省委副书记,在同一栋大楼里办公是肯定的,但绝对不会在同一层。

那么,高育良能如此准确地知道沙瑞金进办公室的时间,就只有一种可能:他让秘书小贺对沙瑞金今天的行程及安排进行了关注。

二、就是因为清楚沙瑞金今天的行程及安排,所以高育良打电话说要当面汇报工作时,他知道沙瑞金此时正好有时间,肯定不会拒绝。

三、在汉东省,能够有资格直接打电话到省委书记沙瑞金办公室预约时间汇报工作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刘省长;另一个就是沙瑞金的副手,省委副书记高育良。

要知道,连同为省委常委的李达康都没有这个资格。

而是需要先打电话到省委值班室预约,由秘书长根据省委书记当天的日程,汇报沙瑞金后,再进行安排。

所以,这几个细节已经预示着今天高育良的汇报肯定不简单。

高育良来后,首先关心道:

沙书记,上个星期到林城转了一趟?

沙瑞金上周去了林城考察调研,高育良肯定是知道的。

所以高育良这句话,一是作为开场白,二是他想听听沙瑞金在林城考察调研有哪些收获。

沙瑞金回答说:

去看开发区,还和李达康一起环湖骑了回自行车。

这里有一个细节,沙瑞金说“和李达康一起在林城骑了回自行车”时,高育良明显没有预料到李达康也去了林城。

也是,李达康是直接坐自己的专车从京州市委出发去林城的,并没有随沙瑞金的考斯特大巴出行,高育良不知道这点并不奇怪。

可到了沙瑞金夸奖李达康是个“好向导”时,高育良的笑容明显开始有些勉强了。

沙瑞金说:

林城那个开发区,搞得不错,特别是利用采煤的塌陷区搞开发,这在全国都是独一份啊。老高,咱们该给李达康点个赞!

沙瑞金在这段话中,毫不掩饰的对李达康的政绩进行了肯定,称其把采煤塌陷区搞开发,在全国都是独一份,非常值得点赞。

沙瑞金这样一番话,让高育良心中泛起了无数波澜。这时,电视剧将高育良此刻内心的想法用旁白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高育良向一把手汇报,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但,沙瑞金一开口就为李达康点赞,让他深感意外,看来这位新任省委书记,对李达康的印象不错,这次汇报的起头比预想难得多。

这段内心独白,表达了三个意思:

一、高育良来找沙瑞金汇报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他让秘书小贺密切关注沙瑞金的日程安排,特意找了一个沙瑞金不忙的时间,他才打这个电话。

其次,在侯亮平拜会那天,高育良挖空心思、多番“引导”,终于从侯亮平口中得知了丁义珍案的一些最新进展情况,以及欧阳箐涉案的查处情况。这一切自然是为了便于他今天来向沙瑞金汇报时,能够做到“师出有名”。

二、高育良看得出,经过林城一行,沙瑞金对李达康的印象大为改观,点赞、肯定的意思很明显,再结合常委会上李达康为讨好沙瑞金,不惜猛踩祁同伟作为投名状来看,李达康可能已经赢得了沙瑞金的部分信任,所以高育良接下来关于李达康的汇报,会比较难以起头。

三、幸好沙瑞金对李达康的信任建立的时间不长,虽然难以起头,但高育良仍然有信心达成今天的“汇报目的”。

所以,高育良准备用“欲抑先扬”法,先肯定李达康的成绩。

林城开发区的发展、林城GDP的突飞猛进,都是是实实在在的成绩,这点高育良无法否认,所以他索性大大方方肯定了李达康的成绩,这点胸怀他还是有的。

但随后沙瑞金的一番话,却让他有些恼怒。

沙瑞金说:

(林城的发展)还有位同志功不可没:赵立春同志。当初要不是他及时把李达康从吕州调走,让你们俩在吕州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那就乱了套了。

表面上看,这段话可以理解为既称赞了原省委书记赵立春识人有术,发现并提拔了李达康这个人才;同时又用人得当,将李达康放到了一个能充分发挥他执政能力的平台:林城。

可是,高育良作为“各唱各调、各吹各号”的另一个主角,此时此刻是被拿出来和李达康进行“对比”的。

从高育良阴暗的脸色来看,这番话让他听出了一些其他的意思:

一、从执政能力方面来看,或许沙瑞金认为他的执政能力是不如李达康的。

二、沙瑞金用了“乱套”这个词,意在说明,在吕州的时候,他高育良对市委常委会和权力的掌控力不足,无法掌握主动权,如果市委书记和市长一直这样“各唱各调”,势必会让吕州陷于混乱。

三、吕州的权力失衡,不仅没有在内部完成调和、解决,反而最后竟然要麻烦省委书记出面将李达康调走才算解决问题,可见你高育良当时这个市委书记是不是太不合格了?

既然聊到了赵立春对李达康的使用上:识人有术、用人得当。

那么,话题就自然过渡到了干部人事问题上。

沙瑞金首先开着玩笑说道:

老高,你该不会是又来向我推荐你的那位得意门生祁同伟吧?

沙瑞金这话是一句反问,虽然带有玩笑的成分,可意思很明显:如果你是来推荐祁同伟上副省级,就算了。

高育良当然不会如此没有分寸,上次在常委会上,他为了“保”住祁同伟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也清楚,现在让祁同伟上副省级怕是很难,因此他又何必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纠结呢。

况且,高育良今天的目的可是要打李达康的“小报告”,所以他在否定沙瑞金的玩笑话之后,不动声色地说道:

沙书记,我今天来是想反映一下李达康书记的情况。

高育良话音刚落,沙瑞金明显一愣。

别看高育良说得轻描淡写,可从沙瑞金的反应来看,或许有三个不寻常之处:

一、省委副书记向省委书记“反映”一名省委常委的“情况”,那么这个“情况”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因为,沙瑞金绝对不会认为高育良会是个喜欢打“小报告”的小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线索、证据,他是不会来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

二、沙瑞金刚刚才说要给李达康点个赞,夸奖他在林城的工作做得好,可现在高育良马上就“反映”李达康有“情况”,岂不相当于狠狠抽了沙瑞金一记耳光。

三、在林城的时候,沙瑞金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李达康确实是个“能做事”的人,后来又通过“一对一”谈心,了解到李达康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且李达康承诺:分居期间他从来没有通过欧阳箐或授权她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

可是现在,从高育良的口中得知,应该是检察院这边又有了新“情况”上报给了政法委书记高育良。所以,沙瑞金这一愣,就有怀疑李达康在他面前撒谎的意思。

那么,高育良会如何达成“小报告”的目的呢?

下期继续。

大家也可以购买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原著品读其中的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