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部队》总共40集,最后一场“湛蓝行动”演习,就足足演了4集……
可见这场演习有多重要。
第一,毋庸置疑,这场演习展示了我们的军队已经变得有多么强大,展示了现代战争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气魄。
第二,这场演习是在为收复台湾做预演。
誓师大会上第一句话就点明了:这次攻夺海岛,是一次“最贴近我们作战任务的演习”。
郑源的发言也强调,我们不好战、也不搞侵略,但因为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所以战争并不以我们的意志力为转移。
曾经被日军攻占的翘头岛,就代表着曾经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岛。
战争打响后,顾一野在弘扬士气时也提到:事涉主权,不议价!
假如未来真有这场战争,也一定会出现演习中出现的“平民参战”“苦肉计”等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爱好和平的我们一向是求稳、防守,正如顾一野率领的红军,最擅长的是“守”,这一次被郑源安排攻岛,首先要转变的就是心态,现在不是他们反攻大陆,是我们攻夺海岛。
第三,就要结合剧情来说了,这场演习,可以说如郑源所愿,的确暴露了部队中的问题,也造成了他最终的退出。
这场演习和以往不同,郑源要求指挥权下放到团级,于是,红军由顾一野指挥,负责攻岛,蓝军由高粱指挥,负责守岛。
要怎么评价郑源这个人呢?
于公,这场演习他的确是想给年轻人机会、让部队变得强大,但是于私,这的确也是他在给准女婿铺路,只是最后搞砸了,把自己也赔进去了。
演戏之前开会,郑源问高粱,如果让你打,你怎么打?
高粱表示:领导让怎么打,就怎么打。
他是一个优秀的特种兵,但不是指挥的料,属于领导指哪儿打哪儿。
然后郑源又问顾一野,顾一野详细介绍了翘头岛的情况,并说明了如果自己攻岛会怎么做。
请注意,顾一野在这时就提到,翘头岛易守难攻,历史上守军是因为粮路被断才退出的。
郑源可能不喜欢顾一野,但绝对欣赏和信任顾一野,这场演习顾一野赢面很大,他也未必是想要高粱赢,但是,输也要输得漂亮,所以,他安排高粱去守岛,翘头岛本来就易守难攻,顾一野还已经把攻略都说了,而且在被围困时也更容易展示出特战大队顽强无畏的精气神儿。
更何况,他还有双重保险:安排观察组上岛,顾一野如果不小心打到观察组也算输。
等于演习之前,就已经给顾一野设置障碍,给高粱安排便利了。
人精宋建设把这一切都看得明明白白,所以他对顾一野说,出不出彩不重要,关键是要稳定。
老宋啊,求稳人设不崩。
反正演习之前,老宋再三提醒:领导是在给“年轻人”机会!
结果……
演习一上来 ,顾一野就把翘头岛的补给全断了,让翘头岛变成了一座孤岛。
高粱这属于拿着攻略都不会打。
具体战略就不一点点分析了,但总而言之,非常明显的一点是,顾一野的战略部署都明明白白,但高粱靠的还是“一腔孤勇”的个人英雄主义。
就还是之前说的,高粱是英雄,顾一野是赢家。
也依然符合两人的定位:高粱是特种兵,顾一野是指挥官。
这场演习里,出了一个让观众看不懂的叛徒,小望城。
本来,他作为顾一野这边的参谋长,登岛之后去投毒,面对高粱的威胁也不为所动,很是让人惊叹了一番,结果最后顾一野都登岛了,他居然当众表示演习之后要去高粱的特战二队,简直像是在打顾一野的脸。
回头再看,感觉这个角色很有意思。
演习一开始,顾一野和小望城作为指挥中心,是呆在岳山号上的,但顾一野将小望城派出去之后,就转移到其他战舰上了。
这个画面,当时观众看不懂,事后岳山号被蓝军的蛙人偷袭成功之后,大家才意识到他当时是在转移。
我觉得,顾一野对待小望城,就像当初野猪事件中对待高粱一样,情感上信任、但战术上永远保留余地。
红军一开始派去登岛的士兵也有很多被俘,但他们都是普通士兵,被俘后也吐露不出多少重要信息,可小望城不一样,他是参谋长,万一叛变,那就完了。
再回想一下,郑源上一次为准女婿铺路,是特战大队与红一营的蓝岭对抗。
当时红一营营长顾一野外出学习,教导员小望城主持工作。
先不说为什么那么巧刚好赶上顾一野不在了,这里顾一野特意请假回来打高粱也很值得玩味。
几次演习都能看出,顾一野把手底下的兵也都练得特别好,非常知人善任,红一营是营长不在精神在,个个都很勇猛,即便他不回来,高粱可能也会惨败,但他还是回来了。
他对小望城,一直保留余地。
毕竟,小望城之前是政委公务员,曾经跟高粱住过同一间宿舍,还借过钱呢,本来就关系匪浅。
看到有人说,小望城本来就是到红一营“镀金”的,感觉也有可能。
本来他入伍之后一直都是给政委当公务员,当得好好的为啥忽然跑去打仗呢?
顾一野这边的兵,虽然写履历好看,但要论编制待遇,最好的明显是高粱的特战二队。
现在镀金完成,就该享福了。
尤其是,小望城上岛之后,发现本来说好48小时结束的演习竟然打了那么久,或许是见识到了高粱比想象中厉害,或许亲身感受到了郑源的偏心,总而言之,他越发觉得高粱的特战二队是好去处,谁知道……
他这简直是49年加入国民党。。。
不过他这个“叛变”,只是情感上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应该没有真的给高粱透露过什么情报。
当然,也有可能,他确实就是一个单纯的爱打架的傻孩子,因为从之前剧情来看,他的确智商不高的样子。。。
这场演习,导演组认为,在即将到达48小时之际还未分胜负,但郑源坚持要打完。
我觉得这里郑源的态度,依然分公私两方面,于公,这确实是一场难得接近实战的演习,于私,如果就此结束,这就只是一场平平无奇的演习,必须要更激烈,才能进一步展示出高粱的优秀。
于是,这场演习终于引起了一号首长的注意,在开头第一场演习中出现的郑源的老对手,此时已是副司令的孟中驰,奉命来观战。
也是在此时,顾一野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打败过高粱。
对不起,关于这段话,我又双叒叕有了新理解。
顾一野提到第一次认识高粱,他偷穿了干部服,我昨天分析时说过,那象征着顾一野一直在于首长工具人高粱掰手腕。
所以,顾一野其实是在这里意识到,他必须要打败高粱背后的郑源,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他也理解了郑源的意图:让自己陪太子读书嘛。
你玩,我奉陪。
反正我永远都不会离开部队,反正你永远赢不了我。
郑源希望高粱身为特种兵的勇猛能被所有人看到,顾一野就跟他贴身肉搏。
反正一直将顾一野视为对手的高粱,本身也需要打这么一架。
最后高粱打赢了,这确实是皆大欢喜的局面:高粱在全军面前都证明了自己是英雄,江南征与他感情升华,郑源看得十分欣慰,而顾一野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顾一野能赢,要感谢孟大鼻子和江南征。
再回头来看开头第一场演习,就会发现,孟中驰和郑源的打法风格,当时就已经很明显了。
他们两个,类似于顾一野vs高粱。
孟中驰,一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指挥官。
他打仗,靠的是谋略部署,他是一个战略家,即便是在现代战场上,也会既重视科技,又重视人才,就像最后顾一野“上位”之后,也会用好高粱这把刀,不会因为他跟郑源的关系就让这把刀生锈。
孟中驰也是一个一心强军的人,很有容人之量,当时演习被顾一野和高粱两个新兵搅和,他虽然面子挂不住,可还是主动提出要把两个新兵给郑源送去,在他看来,这是可造之材,应该着重培养,结果郑源拒绝了,想让他们自己先磨砺一番。
但郑源打仗,过分倚重个人的孤勇。
比如他当时派夏林去樟木站探路,派秦汉勇去给孟中驰送“礼物”……
看到秦汉勇身上绑着的炸药,孟中驰叹了口气,我想他不是因为自己输了才叹气,而是因为看不上郑源这种打仗方式。
郑源手底下的人,也大都是有勇无谋,陈大山、秦汉勇、高粱等人不说了,宋建设也是如此,湛蓝行动中,沦为人质的他奋起反抗,够勇敢了吧,结果他救出红军战俘之后不是冲出去送情报,而是想去炸蓝军的弹药库,再次被人家抓了……
是英雄,但不是赢家。
原本顾一野与高粱,是猎豹遇到鬣狗,两边打得不可开交,不管谁输谁赢,两个都是人才,孟中驰看得都很爽,但关键是,顾一野把江南征送上了岛。
孟中驰此前就发现现场观战的人似乎偏心蓝军,到演习结束,众人对着拥抱在一起的高粱和江南征鼓掌欢呼,他终于彻底意识到了郑源这支军队的问题所在。
所以,演习结束之后,郑源被处理了,说是因为演习中有人受伤,但真的是因为这个吗?
演习中有人受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是为了更接近实战,他这也是为了部队好啊!
所以郑源自己也不理解,一直追问为什么?
在这场与郑源的对决中,顾一野的确是“卑鄙”地利用了江南征。
就像他自己说的,自己能做的,也只是让对手最后做一个“饱死鬼”,享受最后的欢呼。
但问题是……
江南征可以选择不上岛,顾一野也没法拿枪逼着她去。
顾一野的这一招,别人或许不懂,但孟中驰一定会懂,他就是欣赏顾一野“在对手最不防范的时间和地点下手”,这是战略家、赢家的智慧。
想想如果当初顾一野刚入伍,去的是孟中驰部队,估计早就飞升了……
可惜没有如果啊。
#如何评价《王牌部队》大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