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女红军抗战电视剧全集(女子抗战电视剧大全集)

女红军抗战电视剧全集(女子抗战电视剧大全集)

更新时间:2022-03-06 16:16:20

一个少为人知的传奇湘女

一个耒阳城内的富家千金

湘南起义时她遇到了生命的另一半

为了爱情她背井离乡

为了爱情她不顾生死

为了爱情她血洒井冈

血色骄兰

湘女传奇

朱德与伍若兰的戎马情缘

一段感人肺腑刻骨铭心的爱情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德同志的一个爱好渐渐广人所知,那就是喜欢种花,而且专种一种花——兰花

在朱德的房前屋后,据说他前前后后一共培育栽种了400多个品种的兰花。他今天留下的许多生活照,都与摆弄兰花的景象分不开。

其实朱老总不仅自己爱兰花,在其后的二十多年中,他还将自己栽培出的兰花品种,相继赠送给全国各地的公园。这些兰花后来被人称之“朱德兰”。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朱老总这份如痴如醉的个人爱好,其实隐含着这位铁骨将军,在湖南遭遇的一段浪漫而又刻骨铭心的戎马情缘。

1962年3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在参加完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后,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阔别了近30年的井冈山。这一年,他76岁。

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熟知朱老总对兰花的独特爱好。只是这一次井冈山的接待同志没有料到,自己会有幸接触到老总那极少在外人面前流露的个人情感。

井冈山上有个兰花坪,去那里的路上,朱德忍不住边走边告诉大家:

1928年他到井冈山时,就在那儿见到过兰花,原本记不清在哪块地方,现在走到这里,我记起来了,是在一个凹背里。

那里有一大片高大树林,地上就有许多兰花。

到了兰花坪,当地群众见朱委员长来了,高兴得鼓起掌来。朱德频频招手致意。

随后他到了茂密的树林中,凭着印象,真的找到了一片兰花地。

他激动地说:“是在这里,是这个地方,当年我们向赣南进发时就经过这里。那时,我们集合队伍,马都系在这片林子里……”

话音未落,老人眼中却已经是一片湿润。

1928年,那是个让人心碎的年份。

兰花坪,那片兰花,依旧还在。

1928年,对于湖南耒阳才女伍若兰来说,幸福绽放和生命凋谢,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

对于朱德而言,那是一个永恒的开始。

耒水河是湘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有“湘南洞庭”之称的东江湖,拐了九百九十道弯,经资兴,汝城,永兴,流入发明家蔡伦的故乡---耒阳。

1903年,伍若兰就出生在这里一户富商家庭中。

23年后,在耒河边,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个年轻的麻脸女人,早迎朝露,晚送夕阳,独自一人在耒水河边苦练枪法。

这个女子,后来成为当地贫苦人家保护神。

人们传说她能打双枪,百发百中,会轻功,专门同有钱有势的富人为敌,因其脸上长有麻子,人称麻脸女侠。

伍天晓,伍若兰的亲侄子。儿时起,伍天晓就从父亲那里听到的许多关于姑姑的传奇故事。

吴若兰还是个四岁幼童时,家里长辈让她裹脚。并不明白裹脚是怎么一回事儿的吴若兰,就同意了。然而裹起脚后,吴若兰无法下地走路,脚又颠又痛。四岁女童竟然突如其来,有了与整个家族反抗的勇气和坚决。

她一把扯掉裹脚布,大声叫了起来,我不裹脚!很痛!我不能走路!

在封建社会,妇女裹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家族中的女孩子是否裹脚,甚至直接关系到整个宗族的荣誉。

伍家出了个不裹脚的姑娘,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伍家族长那里。族长本着家丑不可外传的宗旨,悄悄把伍若兰和她的父亲叫到了伍家祠堂里,准备用家法,强制伍若兰裹脚。

谁知年幼的吴若兰并不怕族里的长辈。她说,你们男人为什么不裹脚?为什么我们女人就一定要裹脚?

族长就说,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女人不裹脚不行,长大了会嫁不出去。

吴若兰态度坚决,什么是规矩?我就是不裹脚,我就是要打破这个规矩。嫁不出去那是我自己的事。

在家族的祠堂里,族长竟拿这个孩童毫无办法,拂袖而去。

吴若兰成了当地第一个没有裹脚的女孩儿。

在耒阳市党史陈列馆里,保存着一张伍若兰曾经使用过的梳妆台,从上面雕刻精美的首饰盒和贴花的梳妆镜可以看出,脸上长有麻子,被人传为侠女的伍若兰,其实内心也有温柔和爱美的天性,从中更可看出她那不错的家境。

1922年,19岁的伍若兰考入湖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自此之后,梳妆台前再没了对镜贴花鬟的场景。

在衡阳女子三师读书期间,伍若兰同当时湖南女界名人蔡畅、毛泽建、段子英等交往密切。她开始摆脱娇滴滴的小姐形象。

四年后的1926年秋,即将毕业的伍若兰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秋,即将从衡阳三师毕业的伍若兰,接到了耒阳中共党支部书记刘泰的信。

因为耒阳党支部缺妇女部长和宣传队长,刘泰希望伍若兰毕业后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

伍若兰答应了刘泰的请求,临行前她把平时省下的生活费,一共二十块大洋,买了左轮手枪,用于防身。

回到家乡后的伍若兰,与刘泰、刘霞、伍中豪、谭衷等人一起,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

吴若兰经常化装成男子,四处联络同志,开展农运工作,领导农民同土豪劣绅作斗争。闲时就到耒阳河岸茅草丛中,苦练枪法。

据说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次伍若兰遭到土豪家族武装包围,危急中她拔出手枪,左右开弓,镇住了全场。

自此,双枪女侠的传闻就在耒阳传开来。

在耒阳城南今天九眼塘繁华的闹市中,依旧保存有一处破旧的房子,这里是侠女伍若兰的出生地。

93年前,伍若兰的父母亲、弟弟等亲人在这里遇难。一场只持续了十三个月的婚姻,在日后,朱德的心中,更显刻骨铭心。

1928年2月16日清晨,坐落在耒水河畔的耒阳城,还笼罩在一片如烟似雾的雨帘中。忽然,城内外枪声大作。

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打到了耒阳城。

当晚,朱德的部队驻扎在培兰斋。

第二天,就是2月17日,在朱德指挥和部署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举把伪政府攻占了下来。耒阳百姓拍手称快。

湘南起义部队攻取耒阳县城后,朱德与中共耒阳县委负责人刘泰、邓宗海等人一起,赶到县委临时办公地点城中梁家祠堂。

就在这个门口,朱德看到了一幅对联。

上联“驱逐县团丁”,下联“喜迎革命军”,横批“赤化耒阳”。

朱德就问,这个对联是谁写的?意思简洁明了,写得很好。

旁边的刘泰就说,是我们这里的妇女部长伍若兰写的,她是我们这里的女秀才,还是位双枪女侠。

朱德很好奇,就说,好啊,我要见见这位女侠。

刘泰就去找来了伍若兰。

见到英气逼人的伍若兰,朱德以征询的口吻说,“现在,我们的队伍在扩大,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十分重视,司令部要加强宣传工作。你们妇女部可否选拔一批能说会写,搞宣传鼓动工作有经验的同志,到宣传队来工作?”

伍若兰当即爽快地答应了。

伍若兰走后,朱德还直愣愣盯住她的背影。

陈毅见朱德魂不守舍的样子,打趣道:“人家还是个黄花闺女呢。”说得朱德满脸通红。

刘泰连忙说:“伍部长是个黄花闺女,我们朱师长不也是个老单身汉嘛。”

陈毅和刘泰的调侃,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但谁又知道,朱德此时的心中,真的就此留下了伍若兰的影子。

上个世纪40年代的耒阳西门大街,也就是今天耒阳城区最重要的一条主干道五一路旁。

当年西门大街周围店铺林立,是耒阳城最繁华的地区。在这里发生的一件小事,促动了那个传奇爱情故事的进程。

这一天,朱德开会回来,经过西门大街,正好遇见伍若兰站在一张椅子上,往墙壁刷写宣传标语。

朱德认出了她,便悄悄驻足站在一旁。

伍若兰感觉到身边有人,以为是宣传队员来了,就用命令的口吻说:“帮我提着石灰桶。”

朱德也不点破,一声不吭地提着石灰桶,站在伍若兰身后,动也不动。

等伍若兰刷完标语,回头准备感谢旁边这个宣传队员时,这才发现站在下面的人是朱德。

伍若兰赶忙从椅子上跳下来,给朱德道歉。

“冒事,冒事,”朱德学着耒阳方言,呵呵笑起来,“既然帮你打了下手了,就帮到底吧,你还要去哪刷标语,我一路帮你提桶”。

西门大街上,朱德和伍若兰一路上有说有笑。

伍若兰快人快语,讲话并不顾忌。她告诉朱德,她以前是个千金小姐,因为怕痛,脚都没有裹。读书以后,她懂得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

闲谈中,朱德也将自己的经历,简要地告诉了伍若兰。

这位年轻姑娘听罢,心中开始有了一丝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虽然正值青春岁月,但一直忙于革命工作的伍若兰,对于爱情却几乎没有花过什么心思去想过。

然而,在她面前坦露了自己的两次婚姻,特别是毫不掩饰对发妻怀念的这个满脸胡子的魁梧将军,让伍若兰有了砰砰心跳的感觉。对这个给自己提石灰桶的男人,伍若兰有了异样的好感。

此时的这位胡子师长,内心同样也是心潮起伏。

耒阳地下党书记刘泰很快察觉到了两人的异样。他私下里告诉伍若兰,朱德是一个将军,但也是一个凡人。他虽有过两次婚姻,可都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多年来,陪伴他的始终是孤独、寂寞和痛苦。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真心疼他爱他的人。

两人间的朦胧情意,被刘泰直接三两句话点破了。

梁家祠堂的东厢房,就是当年朱德的卧室。

初春的夜,夹着些许寒意。昏黄灯光下,朱德正盘着腿儿坐在床上补鞋。

这时,伍若兰和刘泰等县委委员走进了他的卧房。见朱德那粗大的手连针都抓不稳,伍若兰不禁笑出了声。

面对这位征伐四方的将军,伍若兰没有一点儿怯意,还开起了玩笑。“朱军长,你那鞋子有得一比啦。”

朱德就问,“比得什么呀?”“好比一条胖头鱼张口了嘴巴。”

朱德哈哈笑了起来,还说,比得好,很形象。

说罢,伍若兰凑过来,伸手抢过朱德手中的鞋,十分麻利地用手指量了量尺寸,然后把鞋子递了过去。

朱德一时没明白这个妹子想搞什么名堂,但又不好多问,于是便和县委的同志聊起了工作。

两天后的早晨,伍若兰把刚刚做好的一双新布鞋,用自己最喜爱的印花帕子包好后,风风火火跑到了朱德屋里。

朱德就问,你今天怎么到我这里来了呀,要跟我说什么事情吗?

伍若兰笑眯眯地说,我就是到你家里来看看你,跟你说说话。然后,伍若兰把用头巾包的鞋子递给了朱德,扭头就跑了。

打开头巾包,朱德满脸惊喜,他从鞋里摸出一张纸片,只见上面还写着一首诗:“莫以穿戴论英雄,为民甘愿受贫穷。革命路长尘与土,有鞋才好赴成功”。

看着手里的鞋和诗,一股暖意从朱德的胸膛里缓缓流淌而出。

在耒阳市党史博物馆里,收藏着湘南起义部队在耒阳插牌分田时,许多使用过的竹签。竹签上详细记载着田地面积和拥有者。

1928年3月,由于湘南暴动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加之此时蒋介石在湘北忙于军阀混战,无力顾及湘南,耒阳县委和苏维埃政府趁机铺开了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插标分田运动。

紧张的革命斗争,使朱德和伍若兰这对有情人来不及顾及儿女情思。

细心的刘泰当了一回有心人。他找到地下党耒阳县委委员邓宗海,两人一番商量之后,开始牵线搭桥做起媒来。

邓宗海平时为人豪爽,大大咧咧,做媒人却很心细。

这天,伍若兰来邓宗海办公室送新一期《耒潮》,邓宗海借机笑着对她说,要替她做媒。

伍若兰眨着大眼问道:“你说谁呀?”

邓宗海就用手指在办公桌上写了个大大的“朱”字。

一向以女侠著称的吴若兰,竟然一下子羞红了脸。

刘泰和邓宗海做媒、朱师长和兰妹子要结婚的消息,很快在全县传开。

县委准备在三月下旬为两个有情人举行隆重的结婚仪式。

就要做新娘了的伍若兰,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她特地带了朱德,在邓宗海和刘泰的陪同下,回家拜访了双亲。

见女婿拜访,两位老人特地置办了几桌酒席,招待朱德和媒人,向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宣布女儿的喜事。

接下来的日子,伍家四处张罗,准备按耒阳当地的风俗,为女儿举行一场隆重的婚礼。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此时,湘南特委下达了紧急通知,要求朱德和陈毅,率领湘南起义的部队马上离开耒阳,分别去安仁和资兴开辟新的红色政权。

朱德和伍若兰的婚礼,还能不能按期举行呢?


1928年3月,粤、桂、湘三省军阀混战刚刚结束,蒋介石下令以七个师的兵力,分南、北、西三路,对湘南红色区域进行“协衡”,随后,湘南二十多个县的苏维埃政权遭到重挫。

在严峻的形势下,朱德、陈毅计划在3月底,率湘南起义部队分两路撤出耒阳,陈毅带一路去资兴,朱德带一路去攻打安仁。

1928年3月13日下午,工农革命军司令部和前线指挥部,举行联合作战的部署会议。伍若兰也应邀参加。

临散会时,苏维埃政府主席刘泰,突然大声向与会人员宣布:朱德和伍若兰的婚期就定在3月15日,同志们先吃了喜酒再去打仗。

1928年3月15日,在梁家祠堂的大院内,朱德和伍若兰举行了一场朴素的婚礼。没有迎亲、起亲、发亲、接亲等繁琐仪式。

酒席上,朱德和伍若兰抬着酒坛子,挨个儿给每人碗里斟酒。大家喝着,笑着,一直闹到夕阳落山。

新房布置极为简单,只有一张木板床,床上摆着一条叠得四四方方的印花格子被,靠窗口边放有一张四方饭桌,桌上一盏油灯。

吃完饭,大家要伍若兰和朱德表演一个节目,才可以入洞房。

伍若兰大大咧咧地说,唱歌跳舞我不会,我们就表演枪法吧,看看我的枪法能不能胜过朱军长。

一个是传奇的双枪女侠,一个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夕阳下的梁家祠堂前坪,一场特殊的比赛开始了。

十多名革命军干部战士以及县农军负责人席地而坐,观看朱德与伍若兰的比武,裁判是媒人邓宗海和刘泰。

朱德与伍若兰各执一支驳壳枪,站在百步开外的地方,向十个固定目标,十只酒盅射击。

伍若兰先打,嘣嘣嘣十枪打出去,刘泰跑过去一看,打中了5枪。

朱德后打,嘣嘣嘣十枪打完,中了8枪。

众人见朱德枪法如此了得,一起起哄鼓掌。

伍若兰俨然一幅江湖女侠,抱拳向朱德一拜,说,以后我就是你的徒弟了。

比赛结束后,客人渐渐散去,朱德和伍若兰携手走进了梁家祠堂的东厢房。此时朱德一改平常严肃形象,大大方方地挨靠着伍若兰,深情望着她绯红的脸,用四川口音诙谐地作了一首打油诗。

我是胡子,你是麻子,为的是啥子,为的是打白狗子,为的是麻麻(马马)胡胡(虎虎)过日子。

朱德诙谐的爱情表白,让伍若兰感觉到内心是如此的幸福。直到今天,在耒阳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麻子胡子成一对,马马虎虎一头睡。唯有英雄配英雄,各当各的总指挥。

在耒阳市的党史博物馆内,保存着一张中共革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劳动券上印的是马克思、列宁的头像,年号用的是中华苏维埃元年,发行日期是1928年3月15日,也就是朱德和伍若兰结婚的同一天。

1928年3月初,为了扩大红色政府的影响,适应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需要,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金融市场,苏维埃政府财经委员会决定印刷、发行中共革命历史上第一张劳动券。

因为伍若兰在宣传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功底,她也成了主要的设计者之一。为了让纸币具有公信力,伍若兰提议,在每张劳动券,都印上苏维埃主要领导人的签名。

在劳动券上面印上苏维埃主要领导人签名的做法,之后在全国的苏维埃政权中都被沿用。这些伍若兰参与设计的劳动券,也成了她送给朱德最好的结婚礼物。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被人形象地称为,人民币的乡下祖父。如今存世的只有两张,另外一张保存在中国人民银行。

可惜,因为反动军队的接连反扑,这套劳动券只发行、流通了一个多月,发行量仅一万余元,但它在历史上意义重大。

在耒阳市党史博物馆内,保存着两门松树炮。这种用松树树干制成的土炮,在攻取安仁和以后的井冈山斗争中,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婚后不久的朱德,即将带领部队攻取安仁县城,而此时部队连一门攻城的炮都没有。要靠着几挺机枪把安仁县城拿下,那几乎是不可能做到。

就在朱德紧锁眉头时,知悉冷热的伍若兰出了一个主意。

原来,伍若兰曾经无意间听说衡阳城有个老人叫李九洪,曾经当过土匪头子,他会做一种叫松树炮的土炮。

听到这个消息,朱德立即眉头舒展,但他随即又犯难起来,派谁去呢?

没想到,伍若兰看出丈夫心思,她对朱德说,兵贵神速,我去。

为了找到李九洪,伍若兰化妆成男子,带着几个战士连夜赶到衡阳城。在一个隐蔽的四合院里,她找到了早已退出江湖的李九洪。

很快,在梁家祠堂对面的三训祠里,建立起了苏维埃政府的第一座兵工厂。

1928年3月29日,朱德带着湘南起义的部队和近100门松树炮,浩浩荡荡地向安仁方向开去。

临出耒阳城时,看到回头望家的伍若兰眼中含有泪水,朱德心疼地说:我们去安仁是工作需要,待安仁形势好转了,我们还可以回耒阳。

伍若兰听了朱德的话,心里稍稍放宽,随即擦干泪水扬鞭策马,与丈夫和部队一起,向安仁方向奔去。

抵达安仁的第二天清晨,起义部队发动了进攻,经过三次激烈的争夺,安仁最终得以攻克。

然而,刚刚带着部队开进安仁县城的朱德,却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耒阳县城被国民党军占领,伍若兰家被查抄,所有家人下落不明。

伍若兰问丈夫,还会不回耒阳?

朱德说,现在敌人正在反扑湘南地区,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伍若兰有了情绪,因为之前朱德是答应过她,打下安仁后就回耒阳的。

但是伍若兰很快压抑住了自己的情绪,她说,玉阶你食言了,但是革命更重要。

两天之后,朱德收到了宜章县委的来信,国民党吴尚一个师的部队已进驻茶陵,威胁安仁,敌第二十一军第一师的一个团,直扑安仁,形势万分紧急。

朱德从早两天陈毅的来信中还得知,南面的敌人有五个师和一个教导团,已开始向宜章进攻,威胁郴州,朱德的部队已处在极其危急的形势中。
紧急关头,朱德立即召开部队营以上干部会议,详细分析敌情后,朱德提出迅速撤离湘南向井冈山转移,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一致通过。

而此时,人们并不知道,伍若兰的父母亲和弟弟已经被敌人残忍杀害,其罪名是“共匪头子的家属”。

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领的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龙市胜利会师。

为欢迎远道而来的同志,毛泽东用井冈山的特产红米饭、南瓜汤招待大家。

席间,朱德把新婚妻子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幽默地说,湘南暴动朱军长是双喜临门,一得万余农军,二得巾帼夫人,可喜可贺!

两支部队合并后,在5月4日举行了正式会师仪式,不久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啄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伍若兰也在其中担任了一个重要职务,红四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井冈山兰花坪,是朱德和伍若兰在紧张的革命工作中,难得的休憩之地。两人只要一有空闲,就会携手来到兰花坪,在一片清香馥郁中,憧憬着革命的胜利和美好的未来。

离兰花坪不远处的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是朱德和伍若兰在井冈山的住所。这里桌上摆放的油灯,床上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和军服,都是按当年的原样摆放的。

在井冈山所有红军女战士中,伍若兰无论是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非常出色,在正常工作之外,朱德还交给妻子一个任务,负责搜集敌占区情报。

有一次,伍若兰带两个女同志外出写标语,遭遇十几个敌人袭击。伍若兰镇定若如,手持双枪左右射击,当场击毙四个敌人,吓得其余敌人落荒而逃。

伍若兰双枪女侠的称号,在井冈山再次被人传扬,不过这次她使用的不再是左轮手枪,而是两支驳壳枪。

因为伍若兰的机智英勇,她在与敌人的斗争中总能化险为夷。每次面对丈夫的夸奖,伍若兰总是谦虚地说,是丈夫这个师傅教得好。

那段夫唱妇随的革命岁月,兰花坪上的兰花可以作证。

斗争岁月里,兰花坪的兰花越来越多,伍若兰也怀上了身孕。

然而就在此时,一场突然的灾难袭来了。

1929年 1月中旬,朱德和伍若兰婚后第10个月份,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调集22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

2月1日,红四军的队伍行进到江西寻乌的圳下村。

由于负责警戒的二十八团麻痹轻敌,次日拂晓,在赣敌刘土毅部和当地挨户团的突然袭击下,朱德所在的临时指挥部被敌人包围。

眼见挨户团已经到了两百米之外,情况越来越危急,伍若兰给朱德换上了一身破烂的衣服,又抓了一把锅灰涂在了朱德的脸上。

这时,挨户团冲进了朱德和伍若兰的住房,小楼里就只有朱德和伍若兰两个人。

伍若兰见挨户团都没有穿军服,急中生智地朝敌人喊起来。

伍若兰就说,你这个死伙夫,怎么不去担水,现在没水用了,就一个耳光打了朱德,并踹了一脚,喊道,你赶快去挑水。

挨户团也没那么傻,拦着没让伙夫走。

伍若兰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自己安危了,主动暴露了自己,说,我就是朱德夫人,你们有什么事找我就行,朱德等会儿就会回来,他到下面拿东西去了。

挨户团里有人认识伍若兰,确认了她是朱德夫人的身份。

化妆成伙夫的朱德,趁乱挑着水桶就往后面山上跑了。

就这样,伍若兰奋力将自己的丈夫推出险境。她自己在逃跑过程中,因为怀有身孕行动不便,被敌人用枪击中腿部,被俘了。

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伍若兰始终没有向敌人吐露朱德与红军的下落。

负责审讯的审讯官对伍若兰毫无办法,电告蒋介石,请示如何处置。蒋介石复电:从速处决,割头示众。

1929年2月12日,接到电文的当天,赣州国民党军指挥官就下令把伍若兰押到刑场。

他们残忍的当众将伍若兰的头砍了下来,还把她肚子里的孩子取出来剁碎!

从耒阳一见钟情,到赣州被敌人杀害,伍若兰与朱德在一起的时间没超过一年。

得知伍若兰英勇就义的消息后,朱德泪如泉涌,他用白毛巾系在手臂上,为爱妻戴孝一个月。

1962年3月4日,来到兰花坪的朱德边走边摘兰花,一呆就是两个小时。

随行的工作人员劝了几次,他都不舍离去,最终他在兰花坪写下了一首《咏兰诗》:

东方解冻发新芽,芽蕊迎春见特华。

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将胜兰花。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

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之后,朱德向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请求,要带几株井冈山的兰花回北京。

这些兰花被带回北京后,朱德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种植在中南海的家中,不久,他将繁衍的兰花赠送给全国各地。

此兰,后人名为朱德兰。

对于这段深藏于心的兰花情缘,朱德从不轻易表达。

1937年3月,朱德在延安窑洞里接受著名记者史沫特莱采访时,其间曾流露出对伍若兰的深切怀念,但语言中却是精要简单:

她是个坚韧不拔的农民组织者,又会搞宣传,又会打仗,能文能武,智勇双全,是一位难得的女战士。

在后来朱德的自传中,他对于伍若兰的介绍也是简短而言之。

但是,朱德此后一生中都酷爱兰花。也许在他心中,井冈山的血,染红了骄兰,也让他时刻惦念着那无数革命者鲜血浇灌的生命之花。

他把兰花送到全国各地的公园,是否也如同他所追寻的革命理想那样,希望着这份清香和圣洁,去到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含芳吐蕊呢?

血色娇兰,朱德和伍若兰的戎马情缘故事就讲到这里。我是@风华绝代憨小二,明天再见!

,